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运送我重开军旅 > 第114章 空中之眼

第114章 空中之眼(2/2)

目录

而在这套初具雏形的信息化体系支撑下,从发现、识别、决策、分配到摧毁,整个过程可能只用了短短两三分钟!

这种“发现即摧毁”的能力,对敌方指挥系统是毁灭性的打击。

萨迪克少校和他的指挥班子,连同他们可能酝酿的后续疯狂计划,就在这信息化支撑的雷霆一击中灰飞烟灭。

赵前也走到了终端旁,看着屏幕上那辆被标记为“摧毁”的指挥车图标,又看了看外面那团仍在冒烟的残骸,冷哼了一声:

“赌徒的下场。通知战场清理组,重点检查那辆车,看看有没有有价值的情报残留。

另外,让技术分队开始收集战场电磁信号残留,特别是那些被打坏的电台、指挥终端,看看能不能分析出点东西,他们背后的大鱼(科瓦廖夫)不可能不留下痕迹。”

命令再次通过数据链和电台结合的方式快速下达。叶修注意到,终端的战后管理模块已经启动:

参谋人员正根据各连队通过终端上报的毁伤情况(如“击毁t-72x3”、“俘获bp-1x1可用部件”)、在系统内快速生成初步的战果统计和战场毁伤评估图。

地图上,被摧毁或遗弃的敌军装备位置被一一标注,形成直观的战场“残骸分布热力图”。

系统自动计算各连队上报的弹药消耗(精确到基数)、油料存量、装备损伤情况(如“107车履带受损”、“305车观瞄设备故障”),并生成补给和维修优先级清单,推送至后勤保障分队。

后勤车队可以根据电子地图上的最优路线和需求点,高效地进行补给配送和损伤装备回收。

俘虏收容点位置、数量、伤员救治需求等信息也被录入系统,便于统一管理和后续移交。

走出指挥所,站在高处,叶修望着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

燃烧的残骸是昨夜疯狂的见证,冰冷的钢铁防线是今日秩序的基石。

空中,“鹰眼”歼八R在战斗末期已经返程加了一次油后又重新起飞,仍在不知疲倦地盘旋,将战场的全貌实时传递。

数据链,这条无形的信息纽带,不仅在战斗中编织了死亡之网,更在战后支撑起高效清理与重建的骨架。

萨迪克少校的尸体在那辆焦黑的指挥车里被找到,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他那支未点燃的雪茄和半瓶伏特加,无声地诉说着这场豪赌的彻底失败。

而科瓦廖夫的金丝眼镜,此刻或许正在某个更远的观察点后,透过望远镜看着这片炼狱,镜片上反射着东大阵地上森然的炮口寒光,以及那条被血与火重新定义、再无人敢于轻易僭越的分割线。

灰烬在寒风中飞舞,落在叶修肩头,带着硝烟和死亡的气息,也带着一种新时代战争模式下,初战告捷的沉重与警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