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运送我重开军旅 > 第127章 升值与调任

第127章 升值与调任(2/2)

目录

处长是位鬓角微霜的航天系统工程专家,见面第一句话便点透本质:“叶少校,你在戈壁滩写的报告,总装和科工委领导都看了。”

“让你来,不是坐办公室的,是要你把前线的‘弹着点偏差’,变成我们调整研发准星的依据!”

叶修的“入职洗礼”,是一场关于“南斗二期试验星”的紧急协调会。

椭圆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争论的焦点是星上某型数传载荷的抗干扰指标。

身着深蓝制服的航天工程师与来自总参某部的上校各执一词:

前者强调当前技术极限与进度压力,后者则拍着前线侦察机传回的电子干扰频谱图低吼:“按这个强度,我们的‘眼睛’战时就是瞎子!必须改!”

主持会议的科工委副主任最终拍板:“指标不动,但加做三组极限环境模拟试验,经费从我机动费里挤!前线同志用命换来的数据,不能当摆设!”

他目光扫过角落记录的叶修,“新来的叶少校刚从边境回来,他的报告里也提了类似威胁。你们技术组,下午和他单独碰!”

这一刻,叶修骤然领悟此地的分量:这里没有坦克的轰鸣,没有堑壕的泥泞,但每份文件、每次争吵、每个决策,都牵动着千里之外战场上的生死。

他笔下的“滞空时间短板”、“电子侦察盲区”,在此地化为具体元器件参数、经费分配方案与倒排的工期表。纸上的建议,正在被锻造成真实的国之利刃。

更深层的震撼来自档案室。

为补充某个型号数据链抗干扰标准修订的背景材料,他调阅了厚达尺余的“八五国防计量成果汇编”。

泛黄的纸页间,记录着这个机构如何以毫厘之争扞卫大国重器的精度:

从核弹起爆微秒级同步控制器,到潜射导弹水下定位信标,再到战机雷达的电磁兼容阈值……这一系列关键技术的背后,都离不开精确的计量。

管理档案的老工程师站在一排精密标准源设备前,自豪地说道:

“知道为什么科工委还管计量吗?”他的声音在宽敞的实验室里回荡,仿佛在向人们展示这些设备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和重要意义。

“没有统一、极致的‘尺子’,再锋利的剑也会砍歪!”老工程师的话语掷地有声,他深知计量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要性。

这些精密标准源设备就像是一把把精准的尺子,为各种高科技产品提供了准确的度量标准,确保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出最佳性能。

而此时,叶修正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牵头起草《“长航时多功能无人机系统”战役层面需求与技术导引》。

这份文件直接呼应了他之前报告中提到的“滞空时间瓶颈”问题,对于整个无人机系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要完成这份顶层文件并非易事。它需要协调五大军工集团(核、航空、航天、船舶、兵器)以及电子工业部门的技术路线,涉及到众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难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