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2)
一眨眼到了考试那天。
考场设在县中学,木齐章刚进门就看见晓娟爸站在走廊上。
他穿着崭新的中山装,胸前的钢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二丫也来考试?
他笑容和蔼,眼里却带着审视,听建国说你在粮站干得不错。
木齐章捏紧了准考证,礼貌道:嗯,来试试。
好啊,年轻人有上进心。不像有些人,一辈子没出息。
这话里的刺太明显。
木齐章抬头,正好看见大哥躲在树荫下,手里拿着个布包,想必是给她准备的午饭。
见妹妹看过来,他慌忙低下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考场设在小学教室。
木齐章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照在试卷上,映出密密麻麻的数字。
借贷记账法。
成本核算。
资产负债表。
这些题目对她来说太简单了,闭着眼都能做。
但她故意放慢速度,时不时皱皱眉,装作思考的样子。
不能考得太好。
一个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临时工,答得太漂亮反而惹人怀疑。
交卷时,监考老师多看了她两眼:你是哪个单位的?
粮站临时工,木齐章低头,供销社张主任推荐来的。
老师了一声,意味深长地说:张主任眼光不错。
走出考场,木齐章长舒一口气。
接下来,就是等结果了。
三天后,成绩公布。
木齐章及格,排在倒数几名。
但足够了。
赵大虎拿着她的成绩单,笑得见牙不见眼:二丫,明天就来运输队报到!
他拍着胸脯:工资按正式工算,一个月二十八块五!
木齐章故作惊喜:真的?谢谢赵队长!
老周笑得见牙不见眼:我就说你能行。
木建国特意请了半天假,蹲在粮站门口等消息。
见妹妹拿着成绩单出来,这个七尺汉子眼眶都红了:二丫,哥......
话没说完,晓娟爸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哟,真考上了?
他手里拿着张红纸,是纺织厂的招工通知:
正好,厂里缺个出纳。二丫要是愿意,明天就能上班。
天上掉馅饼?木齐章瞬间明白了对方的算盘,这是要她进纺织厂,好拿捏得更牢。
谢谢叔,我在粮站挺好的。
她不动声色地拒绝,老周年纪大了,我得帮着照应。
晓娟爸的笑容僵在脸上。
他瞥了眼木建国,意味深长地说:建国啊,你这妹妹,主意挺正。
当晚,木建国蹲在院子里抽了一宿的烟。
天亮时,他哑着嗓子对木齐章说:二丫,哥的亲事......算了。
凭什么算了?木齐章地站起来,哥,你等着。
她翻出会计证,直奔运输队。
赵队长正为账目发愁,见她来了喜出望外:
二丫,来帮我理账。
赵叔,木齐章拿出会计证,您帮我个忙。
三天后,县里传出消息:纺织厂要扩建,急需运输建材。
而负责调度的人,正是赵队长。
晓娟爸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
头一桩是木齐章考会计证这事。
那天在考场走廊碰见,他本想着一个粮站临时工肯定考不上,故意说了几句风凉话。
谁成想这丫头真把证考下来了,成绩单上鲜红的公章像是扇在他脸上的巴掌。
更可气的是,他主动给的纺织厂出纳职位,这小丫头片子居然敢拒绝。
这要搁往常,县城里多少姑娘求都求不来的肥差。
第二桩是运输队忽然卡建材这事。
晓娟爸在车间主任位置上坐了十几年,哪能看不出门道?
往常运输队都是紧着纺织厂的活儿,如今倒好,三天两头说车坏了、路断了、汽油不够了。
他托人去打听,赵队长打着官腔说按计划排队,可转头就给农机站连夜拉了两车零件。
这明摆着是有人在后头使绊子。
最扎心的是自家闺女的态度。
晓娟现在回家就躲屋里,饭桌上问两句就顶嘴。
前天更邪乎,居然把木建国那穷小子领到家属院门口,两人站在路灯底下说了半个钟头话。
院里的长舌妇们指指点点,臊得他老脸都没处搁。
更要命的是厂里的风言风语。
今儿早上开生产会,他正说着加强纪律管理,底下几个小年轻忽然嗤嗤笑。
散会一打听,原来都在传王主任想招上门女婿没招成。
这话就像根鱼刺,卡得他午饭都没咽下去。
他堂堂车间主任的闺女,怎么能嫁个靠妹妹帮忙才能娶上媳妇的穷工人?
最窝火的是木齐章这丫头的手段。
原想着拿捏住木家的短处,既能让闺女风风光光出嫁,又能让木家一辈子感恩戴德。
谁承想被个小丫头片子破了局,现在彩礼非但没加成,反倒要按最初说定的办。
这口气堵在胸口,憋得他这几天肝疼的老毛病都犯了。
说到底是这些年顺风顺水惯了。
车间里谁不捧着他?求他办事的人能从厂门口排到百货大楼。
偏生在木家这儿栽了跟头,还是栽在他最瞧不上的黄毛丫头手里。
您说他这脸色能好看吗?
这两天连最爱喝的茉莉高沫都品不出滋味了,端着茶杯愣神时,眼神阴得能拧出水来。
终于在一个周末,他亲自登门,手里还提着两瓶西凤酒。
老木啊,孩子们的事,咱们再商量商量?
木大柱闷头抽烟,不接话。
王翠花手足无措地搓着围裙。
最后还是木齐章开了口:
叔,我哥和晓娟姐情投意合,彩礼就按之前说的办吧。
晓娟爸脸上的笑容挂不住了。
他没想到,最后是这个黄毛丫头给了台阶下。
婚事总算彻底定了下来,日子还是那个日子,倒是可以先领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