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2/2)
屋顶的椽子有些已经腐朽,墙角结着蜘蛛网,地面是坑洼不平的泥土地。
窗户上的玻璃碎了几块,用旧报纸糊着。
可以说,这是一处条件极其简陋堪称残破的房产。
当木齐章的目光越过破败的窗户,看向外面的街道和更远处隐约可见的正在修建中的宽阔马路雏形时,她的心脏,猛地剧烈跳动起来。
这个位置……这个方位……。
此刻荒凉破败,但凭借着她来自未来的模糊记忆,这里,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连接新旧城区的交通枢纽。
周边会兴建起大片住宅区和商业设施,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地段。
其价值,将会以几何级数飙升。
而且就算是现在,虽然行人少,但是几个大学就在附近,说起来人流也算多。
一个更加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她的脑海,买下来。
必须想办法把它买下来。
王大姐见木齐章站在屋子中央,对着破败的四壁发呆,久久不语,还以为她是被这糟糕的条件吓到了,或者是不满意。
她赶紧上前,带着几分诉苦和推销的语气说道:
“小同志,是不是……条件差了点儿?
唉,大姐跟你说实话,这房子啊,确实旧了。
可你想啊,这租金多便宜啊。
一个月才xx块钱。
你们年轻人,有点力气,自己拾掇拾掇,粉刷一下,不就是个挺好的门脸儿了吗?
这地段现在看着是偏,可保不齐以后就发展起来了呢?
到时候你可就捡着便宜啦!”
她这话,本是无奈之下的安慰之词,听在木齐章耳中,却如同惊雷。
“保不齐以后就发展起来了”,这大姐无意间的一句话,恰恰印证了她内心的判断。
木齐章强行压下内心的狂涛骇浪,脸上努力挤出一丝犹豫和为难的神色。
她轻轻叹了口气,用手摸了摸粗糙的墙壁:
“王大姐,不瞒您说,这房子……比我想象的还要破旧些。
修缮起来,怕是要花不少钱和功夫。”
她顿了顿,装作不经意地问道:
“大姐,像这样的公房……现在,允许私人购买吗?”
王大姐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她会问这个。
她皱了皱眉,思索着说:
“私人买?这……倒是没听说过明确的政策。
这都是国家的房子,一直都是租的。
不过……”
她压低了声音,
“现在不是搞改革嘛,什么事都说不好。
我听说啊,南方有些地方,已经有试点在卖一些旧的公房了,不过价钱可不便宜。
咱们这儿,还没信儿呢。”
木齐章心中了然。
政策的口子还没完全放开,但已经有了风声和趋势。
这更坚定了她的想法,一旦有机会,不惜代价也要拿下。
她没有继续追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怀疑。
只是她下意识地蹙紧了眉头,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和焦虑,嘴唇也微微抿紧。
这细微的表情变化,立刻被善于察言观色的王大姐捕捉到了。
她误以为木齐章还是嫌租金贵或者条件太差想要放弃,心里一急。
上头刚下的任务指标,好不容易来个主动上门的个体户,可不能就这么黄了。
“哎哟,小同志,看你愁的。”
王大姐脸上堆起更加热络的笑容,凑近一步,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我给你透个底”的亲热劲儿:
“这样,大姐看你是个实在人,也是诚心要做生意。
咱们街道也有扶持政策,你要是真租啊,大姐给你申请一下,头半个月的租金,给你免了。”
她观察着木齐章的脸色,继续加码:
“而且啊,这租房子,租的时间越长越划算。
你要是能签个三年五年的,这租金单价,大姐还能再帮你往低了争取争取。
这好事儿,可不是天天有啊。”
王大姐的这番话,像一阵风吹散了木齐章脸上部分的阴霾,购买在目前政策下是绝无可能的。
木齐章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抬起眼,目光真诚地看向王大姐,带着点忧虑的坦诚:
“王大姐,真是太感谢您了。
您给的条件,真的很实惠。”
她先诚恳地肯定了对方的好意,然后话锋一转,眉头又轻轻蹙起,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为难:
“可是……大姐,不瞒您说,这房子您也看到了,破旧得厉害。
我们要是租下来,肯定得自己掏钱好好装修一番,墙面要粉刷,地面要平整,说不定还得换梁换瓦,这投入可不是个小数目。”
她顿了顿,观察着王大姐的反应,见对方点头表示理解,才继续说下去,声音放得更轻,却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恳切:
“我们小本经营,投这么多钱进去装修,心里总是不踏实。
就怕……万一我们把这房子收拾得像模像样了,哪天政策变了,这房子允许买卖了,或者有别人出更高的租金,那我们……我们这前期投入不就打水漂了吗?
再换地方,可真就折腾不起了。”
这番话,合情合理,戳中了个体户最现实的担忧。
王大姐听了,也收敛了笑容,认真地点点头:
“你说的这个……倒也是个实在问题。”
木齐章见时机成熟,立刻提出自己的核心诉求,眼神充满期待:
“所以,大姐,我能不能跟您商量个事儿?
这铺面,我肯定租。
但万一,我是说万一,将来有一天,政策允许了,这房子能卖给私人了,您能不能第一个通知我?
给我们一个优先购买的机会?
也好让我们这装修的钱,花得有个盼头,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她这个请求既没有触及当前政策的红线,又为自己埋下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伏笔。
“优先购买权”,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年代,往往就是靠这种私下的人情和约定来争取的。
王大姐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小姑娘,想得这么长远。
她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这要求并不过分,反而显得对方是真心想长期经营,这对于完成街道的“搞活经济”指标也是好事。
她脸上重新露出笑容,爽快地一拍大腿:
“成,我当是什么大事呢。
这个好说。
小同志你有这个心,大姐记下了。
你放心,要是真有那么一天,大姐一准儿第一个告诉你。
这一片儿的公房,都归我们街道管,消息肯定灵通。”
“太谢谢您了王大姐。
您可真是帮我们解决大问题了。”
木齐章脸上瞬间绽放出感激和放松的笑容,仿佛心头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她一边说着感谢的话,一边从随身带着的小布包里,迅速数出几张“大团结”,不着痕迹地塞到了王大姐手里:
“大姐,这点钱您拿着,天热,买根冰棍儿解解渴。
以后少不了还要麻烦您呢。”
这钱不多不少,既是感谢,也是一种对未来“消息”的提前投资。
王大姐下意识地推辞了一下,但木齐章态度坚决又自然,她也就半推半就地收下了,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了几分:
“你看你这孩子,这么客气干啥。
以后有啥事,尽管来找大姐。”
转回话题,脸上露出下定决心的表情:
“王大姐,您看,这手续……”
王大姐一听她愿意租,立刻喜笑颜开,奖金到手了:
“哎,好,手续简单,跟我回办事处,填个表,交上租金和押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