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朝廷主要的收入来源有哪些?(2/2)
“那你呢?你对叶无涯是什么想法?”
“儿臣当他是朋友、是良臣,但没有一点儿女私情。”
琼皇想了想:
“也罢。
既然你没有看上的人,先和叶无涯定下婚约也无不可,总归是给各世家一个态度。
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主要是琼皇也觉得那天到场的公子没一人配得上李晏。
说完叶无涯的事情,李晏没有离开,而是跟着琼皇看起了奏折。
当看到姚广仁上奏请要冬日军需的一封奏折时,李晏又想起了一件事。
前世这一年的冬天,北方连日大雪、天寒地冻,较往年冷不少,驻守北方边防的军队因为冬衣短缺冻死了不少士兵。
既然李晏重生了,自然不会再让这件事发生。
“母皇,姚将军这个时候才向朝廷奏请要冬日军需会不会晚了些?”
“军需原是有定数的,按理不需要姚广仁特意上奏折奏请。
只是因为之前溪州剿匪,今年的军费开支就超了,因此户部迟迟没有拨款,姚广仁这才上了奏折。”
“母皇是怎么打算的?”
“我也正为这事发愁。
朝廷需要开支的地方实在太多,国库的银两的确周转不过来。
军队的粮草、兵器是不能少的,因此我想着冬衣是不是能将就一下?也能节省一笔银子。”
李晏并没有说前世这一年的冬天会特别冷,而是问道:
“如果冬衣不将就,需要多多少银子?”
“大概六万两银子。”
六万两银子对李晏而言不算什么,她一个人就能承担得起。
但是正如琼皇所说:
朝廷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太多,总不能每次都个人补贴。
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母皇,朝廷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有哪些?”
见李晏肯学,琼皇也细细教起她来。
租庸调?是朝廷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占财政总收入的七成半以上。
另外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是盐铁茶专卖和漕运。
租庸调以丁为征税基础,结合田租、力役和户调,以均田制为基础,依赖的是人丁,主要来源是农业。
盐铁茶专卖则是通过控制盐、铁、茶等物资的买卖获取财政收入。?
漕运则是通过南方的水路运输粮食、物资至北方,形成“赋之所出,南方居多”的格局。?
“晏儿,以前万华国与东安国合而为一时,盐和茶的买卖收入占朝廷比例很可观,那个时候租庸调占财政总收入还只有六成半。
可是自从八十年前东安国立国后,万华国盐和茶的财政收入就少了一半,漕运也同样如此。
这才导致万华国目前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人丁,也导致国库银两不足。”
主要产盐地、产茶区在东安国。
听琼皇说完,李晏这才知道朝廷不易。
怪不得琼皇才四十岁头上就有许多白头发!
谁遇到这么多烦心事都得愁白头!
“母皇,我听说琼珍阁出售奇珍异宝,一件动辄上万两银子,他们是怎么缴纳赋税的?”
前几天,萧清河从琼珍阁买了套琉璃酒具送给李晏,李晏让微雨去打听了一下价格,萧清河花了一万五千两银子。
虽然李晏让微雨给了琼珍阁掌柜一万两银子,让他还给萧清河,但那套琉璃酒具实实在在卖出的价格还是一万五千两银子。
听李晏问起商业赋税,琼皇又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