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 > 第164章 殿试答卷

第164章 殿试答卷(1/2)

目录

李晏连着看了几份答卷都没有新意,当她再看到一份答卷,有了些欣喜。

这篇文章着重讲了发展手工业与商业创新,推动海上贸易发展,从而增加朝廷财税收入。

要推动海上贸易,得先发展造船业。

文章举例说明了推动海上贸易的可行性。

比如:

朝廷如今的造船技术可以造出“海上霸王”级别的远洋船只。

文章中对造船业的了解比李晏还多。

又比如:

丝绸种类丰富,锦、绫、罗、绮、纱、缎、缂丝应有尽有。

丝织业如今的“绞缬”染色技术领先。

陶瓷业的邢州白瓷、越州青瓷等瓷器也是供不应求。

有了领先的生产技术,可以生产出优良产品,还有能远洋的海上船只,再组织远洋商队,发展海上贸易就是水到渠成之事。

李晏可以肯定写这篇文章的考生肯定是世家出身,否则不可能知晓一些普通百姓都接触不到的纺织、印染、制陶等技术。

更别说对造船业的了解。

但是,就算是世家出身,这份见识也非常难得。

李晏拿着这篇文章去给琼皇看。

琼皇看完后,道:

“此方案倒是可以拿到朝堂上讨论,如果大家都觉得可行,可以推行下去。”

“母皇,朝廷真的可以造出远洋船只吗?”

“目前没有造出来过,至于能不能,还得问工部。”

琼皇看完后,李晏将这份答卷重新放回答卷堆中,以免阅卷官员被琼皇影响。

李晏又重新拿起一份新的答卷看。

她看到了刘成玄的答卷。

考生的名字都被封住,只是李晏对刘成玄的字印象太深,因此一眼就认了出来。

刘成玄的中心主张是:以发展农业为根本、促进商品商业繁荣。

文中有三个主张很新颖:

一是对经济作物进行专门的种植与经营。

发展诸如茶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户、蔗户等分门别类的职业群体,主要生产用于交换的农产品,从而推动市场繁荣。

二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以纺织业为例,不同环节有专人负责,如饲蚕、缫丝等,最后由织户聘请织工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三是经济市场构建城市、镇市、草市三级结构。

比如皇城可以成为一个人口超过十万人的大城市,次一等的城市人口集中在几万,这样,城市商业自然而然就会发展起来。

但镇也要有稳定的人口规模并具有固定交易场所。

还有乡村,也要有定期集市。比如一旬一到二次。

看完后,李晏深思起来。

这三个主张都有实行的必要,但前提还是要建立在商品商业发展和规模化的基础上。

要的是顺势。

刘成玄的确有想法,但也因为见过的世面有限,对“创收”没有新主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