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 > 第191章 李晏也能成为合格的帝王

第191章 李晏也能成为合格的帝王(1/2)

目录

孔子、孟子历来被读书之人追捧,听李晏当着他的面表示不赞同孟子之言,鸿儒先生眼神一亮。

他对李晏道:“那你说说孟子之言与其他话有何区别。”

李晏仍然不急不徐道:

“孤身为储君,以后要成为君王,最主要的职责是维护国泰民安。

国泰民安是前提,其他的都是手段。

所以在孤看来,不存在民为贵,社稷次之的说法。

孤倒觉得先生话中之意与孤的观点相同。

先生也认为帝王的职责是维护国泰民安,这才是根本。”

像“君为轻”之类的话李晏没再说了,如果一位君王都不能保证自身的安危与权益,相信他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维护国泰民安。

李晏虽然没有说,但鸿儒先生竟然奇异般地意会到了。

鸿儒先生没有对李晏的话给予评论,只道:“你写几个字让我瞧瞧。”

李晏拿起笔,想了一下,用她最喜欢的行书写下:

“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

三镜自照是典故,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王提出的三种自我省察方式。

鸿儒先生先看了下李晏的字,虽然不至于达到名家水准,但很有风骨,且自有风格。

而且用心练习过。

在李晏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的书写功底,很不错!

“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出自《礼记·缁衣》,“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自《荀子·哀公》,李晏能信口说来,也是认真读过书的。

小小年纪能认真读书、认真练字,还有自己的想法,鸿儒先生对李晏的好感增加了不少。

鸿儒先生细细打量了李晏一番:

高贵中带着随性,沉稳又不失灵动,绝不是那些死读几本书的人可比。

鸿儒先生在内心已肯定了李晏几分,问:

“圣人圣言颇多,你为何独独写了这一句话?”

李晏放下笔:

“孤认为君王与臣子不同。

天下人众多,能为臣者也不少。

如果一位大臣不合格,还可以替换,且替换起来并不会引发太大的影响。

可假若一位君王不合格,就不是想换就能换的。

而且君王的选择途径有限,并不能保证每一位君王都天资聪颖,大多时候只能从一群平庸之辈中选择一个不那么平庸的。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历史上,每朝每代都有忠臣、能臣、名臣出现,可是真正的圣明之君却少之又少。

孤认为身为君王能真正做到三镜自照、自省其身,就已经算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了。

毕竟,治理一个国家不能只靠君王,需君臣同心协力。君王要做的是知人善任。

而只要不是昏君,自有忠臣、能臣会替君王分忧国事。”

这样的话如果出自其他人之口,鸿儒先生也不会引以为叹。

可这样的话出自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储君之口,就让鸿儒先生颇为唏嘘。

正如李晏所言:

君王只能出自皇室,因此多数时候是从一群平庸之辈中选择一个不那么平庸的,这事不少人心知肚明,但身为皇室之人往往不会这样想。

身为皇室之人,往往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是天命所归!

就连琼皇,当年也是这样认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