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沉思录》成就“命运同盟者”(2/2)
作为“宇宙公民”,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谦卑。
承认自己的渺小,并非是自我否定,而是一种清醒的认知。
当我们不再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就不会因为他人的忽视而感到失落,不会因为暂时的失败而陷入绝望。
就像星辰在宇宙中各居其位,既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又共同构成了璀璨的星空,我们每个人也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追求个人的成长,又为集体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培养这种宇宙公民意识,我们可以尝试一项简单的修行:晨起观星。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能看到星空,不妨每天早上提前起床,花几分钟时间仰望天空。
看着那些遥远的星辰,想象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在宇宙的怀抱中运行。
这时你会发现,那些曾经困扰你的琐事都变得微不足道,内心会涌起一种平静而宏大的力量。
即使看不到星空,你也可以通过观看宇宙纪录片、阅读天文学书籍等方式,(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就叫《宇宙》分为两册,宇宙1和宇宙2)你去感受一下宇宙的浩瀚,拓宽自己的视野。
另一项重要的实践是“宿命论接纳”。
斯多葛学派的宿命论并非消极的听天由命,而是对已发生之事的坦然接纳。
当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时,与其抱怨和抗拒,不如说一句“必然如此”,然后从中提炼出积极的意义。
比如,当你因为意外而错过一次重要的机会时,不要沉溺于悔恨,而是思考: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什么?
我可以如何调整自己的计划,为下一次机会做好准备?
这种接纳不是放弃努力,而是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更好地规划未来。
“承认渺小,是我们走向伟大的第一步。”
当我们拥有了宇宙公民意识,就会摆脱个人利益的束缚,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以更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我们会明白,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的未来。
这种超越个体的责任感,会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厚重和有意义,在渺小的存在中,绽放出浩瀚的光芒。
分享的最后,我想邀请您加入一场千年修行实验
两千年前,马可·奥勒留在多瑙河前线的帐篷中,以笔为修行的工具,在乱世中构建起内心的秩序。
两千年后,他的智慧依然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在现代社会中迷茫挣扎的我们。
斯多葛主义从来不是一套高谈阔论的的空学理论,而是一套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生活修行术。
它不承诺给我们一个完美的世界,却能让我们在不完美的现实中,拥有一份内心的平静与坚韧。
现在,我想邀请你加入这场跨越千年的修行实验——“30日斯多葛修行日记”。
在接下来的30天里,每天记录下你的修行感悟与实践成果:
?一则控制二分法的实践:写下当天你遇到的烦恼,区分其中的可控项与不可控项,以及你为可控项所采取的行动;
?一次消极想象的感恩:想象失去某件你珍视的事物,然后记录下你对当下拥有它的感恩之情;
?一场情绪暂停的胜利:当你遇到负面情绪时,运用“印象暂停术”延迟反应,并记录下你的情绪变化和最终的选择。
这30天的修行或许不会让你立刻脱胎换骨,但它会让你逐渐养成一种新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
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能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越来越能在平凡的日子中找到幸福的感觉。
你不必成为马可·奥勒留那样的帝王或圣人,但你可以像他一样,在喧嚣的世界中为自己筑一座心灵的城堡。
门外或许风雨琳琅,或许世事纷扰,但门内自有一片宁静的天地,那里有你亲手构建的秩序与智慧,有你对生命最深刻的感悟与热爱。
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写道:“你每天的生活都应该像最后一天一样度过。”
这句话不是让我们消极地等待死亡,而是让我们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以认真、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
生活不曾承诺我们晴空万里,甚至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狂风暴雨,但斯多葛主义就像一件为我们量身定做的蓑衣,穿上它,我们便可以在雨中漫步,且歌且行。
愿你在这场千年修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航向,以灵魂为舟,渡过世间的所有纷扰,最终抵达内心的彼岸。
那里有平静的湖水,有璀璨的星空,有你所追求的一切美好。
修行之路漫长而遥远,但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收获成长与蜕变。
现在,就让我们从写下第一则修行日记开始,开启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