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 > 第97章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在日常中实现代际超越

第97章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在日常中实现代际超越(2/2)

目录

父母要做的,是耐心等待,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急于求成,催促孩子“快点长大”“快点进步”。

比如,孩子学说话晚,不要着急地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要批评他“怎么这么笨”;

孩子学骑车慢,不要不耐烦地催促他“快点,你怎么这么胆小”。

尊重孩子的节奏,就是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给予他足够的耐心和信任,让他在自己的节奏里慢慢成长。

最后,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些感受和需求是真实且重要的。

父母要做的,是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的感受,满足他合理的需求,而不是忽视他、否定他。

比如,孩子不想上兴趣班,不要立刻批评他“你怎么这么没毅力”,而是问问他“为什么不想上?是觉得不好玩,还是觉得太难了?”;

孩子想要某个玩具,不要立刻拒绝他“不行,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而是问问他“你为什么想要这个玩具?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理解,从而建立起强大的自我价值感。

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人”,还意味着采用“合作式管教”,而非“控制式管教”。

在设定规则和做出决定时,不要单方面下达指令,而是与孩子协商,考虑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比如,制定家庭规则时,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我们家应该有哪些规则?”;

安排周末活动时,可以问问孩子“你周末想去哪里玩?”。

合作式管教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自己的想法被尊重,从而更愿意遵守规则,也能培养他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同时,这也是对原生家庭中“家长一言堂”模式的打破,让孩子在平等、尊重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3.营造支持性的家庭系统环境

亲子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嵌套在整个家庭系统中。

夫妻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菲利帕在书中强调,要打破代际循环,不仅需要父母的自我觉察和改变,还需要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系统环境。

一个充满善意、尊重和合作的家庭氛围,本身就是对代际创伤最有力的抵御。

支持性的家庭系统环境,首先需要稳定、互敬的夫妻关系。

菲利帕指出,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也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孩子会通过观察父母的相处模式,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如何处理冲突,如何表达情感。

如果夫妻关系和谐、互敬互爱,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也会学会用尊重、包容的方式与人相处;

如果夫妻关系紧张、经常争吵,孩子会感到焦虑和不安,也会学会用指责、攻击的方式处理冲突。

所以,要营造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夫妻双方首先要学会好好沟通,互相尊重,共同经营婚姻。

在孩子面前,要避免争吵、冷战,尽量展现出彼此关心、互相支持的一面。

即使有矛盾,也要选择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解决,或者用健康的方式处理,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支持性的家庭系统环境,需要家庭成员之间保持开放、真诚的沟通。

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的权利,也有倾听他人感受和需求的义务。

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

也要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即使是负面的情绪,也可以自由表达。

比如,每天晚上可以花10分钟,和孩子聊一聊当天最开心的事、最不开心的事;

遇到家庭问题时,可以召开家庭会议,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开放、真诚的沟通,能让家庭成员之间更加理解、更加亲密,也能让孩子在沟通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

最后,支持性的家庭系统环境,需要父母学会“自我关怀”。

打破代际循环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过程中难免会有疲惫、焦虑和自我怀疑。

如果父母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就很难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去觉察自己、回应孩子。

因此,自我关怀不是自私,而是维持家庭系统平衡的必要条件。

父母的自我关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不必执着于“完美父母”的形象,承认自己会犯错、会失控,允许自己有情绪波动。

当你犯错时,像对待朋友一样温柔地对待自己,不要过度自责,告诉自己“没关系,我已经在努力了,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第二,给自己留出专属时间。

在照顾孩子、经营家庭的同时,不要忘记照顾自己的需求。

可以每天留出半小时,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一本书、听一段音乐、出门散散步、和朋友聊聊天。

这段专属时间能让你从繁琐的日常中抽离出来,放松身心,恢复能量。

第三,学会寻求支持。

育儿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不要独自承担所有压力。

可以向伴侣、家人、朋友寻求帮助,比如让伴侣帮忙照看孩子,让父母帮忙做家务;

也可以加入育儿社群,和其他父母交流经验、互相鼓励。

当你感到疲惫或焦虑时,不要硬扛,及时寻求支持,是对自己也是对家庭负责。

菲利帕强调,支持性的家庭系统环境,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既能让父母感受到支持和滋养,也能让孩子在安全、包容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当整个家庭系统都充满善意、尊重和合作时,代际创伤的传递自然会被阻断,新的、健康的家庭模式会逐渐形成。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