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 > 第130章 《自驱型成长》父母自身要有教养

第130章 《自驱型成长》父母自身要有教养(2/2)

目录

让孩子自己决定每天的作业顺序,是先写语文还是数学,先做简单的还是难的,让他自己安排;

让孩子自己决定周末的活动,是去公园玩,还是在家看书,还是和同学约着玩,只要安全合理,就支持他;

让孩子自己决定兴趣班,是学画画、弹琴,还是打球、下棋,让他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

在孩子做选择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与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一定要交给孩子。

比如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你可以说“画画可以培养耐心,打球可以锻炼身体,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而不是说“你必须学画画,画画将来有用”。

当孩子做出选择后,一定要让他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比如孩子选择了学画画,却因为枯燥而想要放弃,你可以说“当初是你自己选的画画,我们也支持了你,现在遇到困难就放弃,是不是有点可惜?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么能让学画画变得更有趣”,而不是指责“我就知道你坚持不下来,当初就不该听你的”。

把决定权还给孩子,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相信他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种信任,会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激发他的责任感和内在动力,让他主动长大。

父母先稳住情绪,孩子才能稳住成长。

从“老板型父母”转变为“顾问型父母”,首先需要父母稳住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忍不住控制孩子,是因为内心的焦虑在作祟。

怕他落后、怕他犯错、怕他将来过得不好。

这种焦虑会让我们变得急躁,忍不住催促、指责孩子,甚至失去耐心。

父母的情绪,就像家庭的“晴雨表”。

如果父母总是焦虑、暴躁,孩子也会变得敏感、易怒;

如果父母能够保持平静、从容,孩子也会变得自信、乐观。

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犯错时,父母的情绪稳定,能给孩子带来强大的安全感,让他有勇气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想要稳住情绪,父母可以试试这几个简单的方法:

先“暂停”再“说话”:当你觉得情绪快要失控时,先停下来,深呼吸三次,告诉自己“别急,孩子不是故意的”,等情绪平复了再和孩子沟通;

学会“自我觉察”:问问自己,我现在为什么这么生气?是孩子真的做错了,还是我自己的焦虑在作祟?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你生气可能不是因为他磨蹭,而是因为你担心他熬夜影响健康,担心他成绩下滑;

给自己“留空间”:育儿是一场持久战,别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每天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比如读一本书、练一会儿瑜伽、和朋友聊聊天,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

当你自己的状态好了,才能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陪伴孩子。

父母的情绪稳定,是孩子成长的“定海神针”。

当你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各种状况,孩子也会在耳濡目染中学会情绪管理,变得更从容、更有韧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