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2/2)
话音刚落,老谋深算的贾诩立即出列附和:舒公子天资卓绝,全赖丞相教导有方,将来必成大器。可惜我等膝下无此等聪慧子孙,实在令人羡慕。
听闻贾诩的奉承,曹舒心中暗自冷笑。在场众人里,就数这只老狐狸看得最透彻,却也比谁都懂得韬光养晦。
细究贾诩的经历,便不难理解他这般处世之道。作为曹营第一代谋士中最后加入的成员,他曾在宛城献策助张绣击杀曹昂与典韦,与曹操结下杀子之仇。
尽管多年来曹操从未表露追究之意,但这种事谁又能说得准?因此即便洞若观火,贾诩在重要场合也极少发表见解,反而刻意塑造出阿谀奉承的形象。
此刻曹操刚开启模式,贾诩便立即上前逢迎——毕竟马屁这种东西,永远不嫌多。
文武百官似乎已对贾诩的阿谀奉承习以为常。
众人纷纷附和贾诩,对曹操教导孙子的方式赞不绝口。
议事厅内,唯有曹丕与曹植始终沉默不语。
曹丕并非愚钝之人。
他明显察觉到曹舒与自己日渐疏远。
然而,曹丕并未认为这是儿子厌恶自己,只觉得是少年叛逆使然。
无论如何,曹舒终究是他的骨肉。
曹舒越受曹操宠爱,对曹丕而言反而更为有利。
至于曹植,心中则充满了妒恨。
曹植素来以才华横溢着称。
可越是才高之人,越是心气高傲。
从前,曹操总以曹丕为反面典型,以曹植为榜样。
如今,曹植却与曹丕一同沦为反面教材。
这般落差,他如何能坦然接受?
更令他愤懑的是——
将他比下去的,竟是曹丕之子!
当年攻破邺城时,曹植也曾想迎娶甄宓。
却被曹丕抢先一步。
此事成为他毕生遗憾。
如今倒好,曹丕与甄宓所生之子,竟让他黯然失色?
这叫他情何以堪!
不过,曹丕与曹植的反应丝毫未影响曹操的心情。
他命亲兵护送曹舒回府,随后遣散群臣。
仅留下曹洪、荀攸、程昱等心腹重臣。
大事往往不在朝会上议定,密谈方能决断要务。
显然,曹操已决定放弃南郡。
但如何在撤出前榨取南郡剩余价值,挑动孙刘两家争斗,才是重中之重!
……
公……公子!
回到府邸,一名年约十五六岁的少年气喘吁吁跑来。
邓艾,事情办成了?
办……办妥了!
名叫邓艾的少年面颊通红,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是的,他就是历史上那位从阴平道奇袭灭蜀的邓艾邓士载。
然而。
历史上的邓艾直到中年才被司马懿提拔重用。
在此之前,他一直在汝南做了二十多年的屯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