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2)
曹植失势后,若曹丕急不可耐地收编其麾下河北世家。
这般举动,必会招致曹操的猜疑,甚至惩戒!
毕竟。
当年曹冲之死,曹丕就难逃嫌疑。
至今,曹操仍在追查曹冲暴毙的。
不过。
曹丕谋害曹冲的手段极为高明。
即便是校事府,也只找到些许蛛丝马迹,难以获得确凿证据。
不得不说。
有时君臣二人确实颇为相似。
司马懿善于隐忍,曹丕同样深谙此道。
采纳司马懿的计策后,曹丕下令即日起闭门谢客。
同时。
曹丕主动负荆请罪,向曹操表明自己与崔琰、陈群之事毫无瓜葛。
这一举动,令许昌城中众多观望者大为震惊。
陈群身为曹丕麾下重臣。
陈家遭此大难,曹丕非但不施以援手,反而急于撇清关系?
当然。
持此看法者,多为年轻后辈。
而那些世家老狐狸们,对曹丕此举却是赞赏有加。
《隐忍之道》
曹丕的谋划看似高明,却逃不过曹操的眼睛。
丞相府内,曹操目送曹丕离开,嘴角浮起一丝讥讽。若非曹丕与此番伏击曹舒之事无关,他的下场,只怕比曹植更惨。
“主公,舒公子到了。”许褚前来禀报。
曹操神色顿转慈蔼,见曹舒进门,甚至想像幼时那般将他举起。可如今的曹舒已非孩童——年过十二,身量挺拔如少年,而曹操鬓发渐白,背脊微弯,终是力不从心。
“阿翁,您坐。”曹舒扶住他,“往后由孙儿护着您。”
曹操腿脚尚健,却甘愿由他搀着,缓步落座。
“舒儿,此番委屈你了。”曹操沉声道,“崔琰、陈群二人,阿翁必取其首级!”
曹舒却笑道:“孙儿字典里,从无‘忍辱负重’四字。他们既敢动手,我便叫崔陈两家知道代价。”
曹操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
曹丕永远不会懂:在曹操心中,一昧隐忍绝非之姿。真正的继承人,须有杀伐果决的魄力,亦需运筹帷幄的城府。
这份霸气,曹丕此生难及。
但曹操,已不需要他领悟。
曹舒一人足矣继承大业!
无论是曹丕手下的河南士族,还是曹植麾下的河北世家,最终都不过是曹舒成长的垫脚石。
曹丕与司马懿自以为手段隐秘,殊不知曹操心如明镜,只是看破不说破罢了。
“舒儿,前几日泰山郡守羊衜的夫人携女入许都,托蔡昭姬的关系想见你一面。”
曹舒略感意外,稍加思索便领会了祖父的用意。
蔡昭姬即蔡琰,曹操念及与蔡邕的旧情,将她从南匈奴赎回,又为她安排了董祀为夫。此时的蔡琰已年过四十,饱经塞外风霜之苦,曹操能为其安置宅院、供给俸禄,已是仁至义尽。
蔡琰虽历经坎坷,但作为蔡邕之女,在文坛仍享有盛誉,与曹操私交甚笃。其妹蔡贞姬便借此关系,想为女儿羊徽瑜牵线搭桥。
曹操给了机会,但见与不见,全凭曹舒定夺。
“羊徽瑜?”
曹舒眸光微动。他自然知晓此女在历史上的身份——司马师之妻,才名远播,后世甚至戏称其为“美羊羊”。
但这些对曹舒而言并不重要,他在意的只有一点:羊徽瑜是否貌美。若姿容出众,他不介意效仿祖父的“魏武遗风”,将其纳入麾下。
沉吟片刻,曹舒笑道:“祖父,孙儿择日去蔡府拜访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