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念想还在(1/2)
王奶奶的账本刚摆上故事角的桌子,刘大爷就凑过来了,指着其中一页念叨:“这不我家老爷子吗?民国二十六年,家里揭不开锅,王老板送了五斗米,我爹总说那米香得能馋哭小孩。”
王老板的孙子听得眼睛发亮:“真的?账上只记着‘刘姓,五斗’,没想到还能找到当事人后代!”
老太太抹着眼泪笑:“你爷爷是大善人啊,那会儿胡同里谁家没受过他接济?我婆婆总说,德顺号的米袋子上都印着‘积善’俩字,可不是随便印的。”
正说着,铁雄从后院抱来个大西瓜,“咔”地切开,红瓤黑籽,甜水顺着刀把往下滴。“来,都尝尝,刚从胡同口老李瓜摊买的,保甜!”
众人围着吃瓜,有说有笑的,倒比赶庙会还热闹。张伟看着眼前这光景,突然觉得,这故事角哪是讲故事的地方,分明是个老物件牵线的戏台,物件是引子,人心里的念想才是正戏。
下午人渐渐散了,王奶奶临走前把账本留给了张伟:“放您这儿最稳妥,让年轻人都瞅瞅,以前的人咋过日子的。”
长衫老头也留下本相册:“这里面有我爷爷的照片,跟账本放一块儿,也算爷俩团圆了。”
俩人刚走,门口进来个小伙子,扛着个大木箱子,满头大汗。“张老板,您收这个不?”箱子打开,是台老式打字机,黑色的,键盘上的字母都磨白了,机身印着“英雄牌”。
“这是我姥爷的,”小伙子擦着汗,“他以前是报社编辑,说当年写社论就用它,敲坏了仨键盘,后来报社换电脑,他死活把这机子抱回家了,说有感情。”
张伟按了按打字机的键,“咔嗒”一声,字锤弹出来,还挺灵活。“多少钱也不卖,”他笑着说,“放故事角吧,让大伙瞅瞅,以前的人咋敲字的。”
小伙子乐了:“我就知道您懂!我姥爷要是知道机子能在这儿‘上班’,指定高兴。”他临走前还教张伟咋用:“这得用专用的打字纸,打完一页得手动换行,跟现在的电脑没法比,可我姥爷说,这机子敲出来的字,带着劲儿!”
张伟试着敲了一行,“聚宝阁故事角”,字里行间果然透着股沉甸甸的劲儿,不像电脑字那么飘。铁雄凑过来:“张哥,您说咱要是把这些故事都敲出来,订成册子,算不算咱店的‘镇店之宝’?”
“算,咋不算,”张伟拍着他的肩膀,“比那些金银玉器金贵多了。”
正说着,李老举着个竹蜻蜓跑进来,老远就喊:“小张!快看我这新玩意儿!”竹蜻蜓是竹子做的,翅膀上还画着红漆,看着挺眼熟。
“这是我在早市淘的,”李老得意洋洋,“摊主说这是民国小孩玩的,你小时候没玩过吧?”
张伟接过竹蜻蜓,翅膀上的红漆有点眼熟,突然想起刘婶那个黑陶罐——上面的花纹跟这红漆是一个色。“李老,您这竹蜻蜓多少钱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