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喜气(1/2)
张伟赶紧找了个红布垫着:“您放心,保准天天给它晒太阳,沾足了喜气。”老太太笑得眼睛眯成缝:“我就信你,当年我儿子的虎头鞋,也是放你爹这店里的,现在出息得很。”
张伟心里一动,原来老爷子当年就有这规矩。他看着虎头鞋上的老虎眼睛,突然觉得这聚宝阁就像只老虎,看着普通,却护着一院子的念想,谁来了都能沾点踏实气。
第二天一早,那戴鸭舌帽的小伙子又来了,还带了个好消息:“我爸能下床了!医生说恢复得挺好。”他从包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块腊肉,“老家捎来的,给您和李老尝尝。”
张伟没推辞,让铁雄中午炒了,就着米饭吃。腊肉挺香,带着点烟熏味,李老吃得直咂嘴:“这味儿地道,比超市买的强。”小伙子看着他们吃,自己没动筷子,说是“医院食堂有饭”,眼里却亮闪闪的。
下午,王大爷扛着相机来了,说要给虎头鞋拍“满月照”,“等将来孩子长大了,给他看看,当年有多少人盼着他来。”镜头对着虎头鞋,“咔嚓”一声,把那点红布的喜气都拍进去了。
张伟靠在门框上,看着这光景,突然觉得下雨天真好。雨洗过的胡同干干净净,老物件们带着点潮气,像刚从时光里捞出来的,新鲜又亲切。铁雄在给收音机换电池,李老在给虎头鞋掸灰,小伙子在擦玻璃,每个人都有事干,每个人都乐呵呵的。
至于那腌糖蒜的罐子,张伟找了根红绳,系在罐口,里面插了支刚摘的迎春花,黄灿灿的,看着特喜庆。铁雄说:“这哪是糖蒜罐,分明是艺术品。”
张伟笑了:“本来就是嘛,日子里的物件,哪有不好看的。”
暮色渐浓,胡同里亮起灯,收音机里的评书还在讲“岳飞枪挑小梁王”,声音忽高忽低,混着窗外的虫鸣,像首没谱的歌。
铁雄把上海相机展的展品打包时,非把那支迎春花塞进莱卡相机盒子里。“带着点咱北京的春天气息,”他理直气壮,“让上海人瞅瞅,咱的老物件不光有年头,还有活气。”
张伟没拦他,反正赵鹏那人随和,啥新鲜事都能接受。正贴快递单呢,门口飘进来片杨树叶,戴鸭舌帽的小伙子扛着个大纸箱进来,额头上全是汗:“张哥,我爸让我把这个送来。”
箱子打开,是台老式双卡录音机,银色的外壳掉了块漆,上面贴着张刘德华的贴纸,边角都卷了。“我爸说这是他年轻时跟我妈处对象买的,俩人总躲在屋里听《忘情水》,”小伙子挠着头笑,“现在他听不了歌了,说放您这儿最合适。”
张伟插上电,按下播放键,居然还能用,磁带转着圈,“曾经年少爱追梦”的调子飘出来,有点跑调,却听得人心里发软。铁雄跟着哼哼:“这歌我爷也爱唱,说当年哄我奶就靠它。”
正热闹着,李老拎着个鸟笼子晃进来,笼子里的画眉鸟“啾啾”叫。“你们听我说,”他把鸟笼往桌上一放,“早市遇着个稀罕事,有个老头卖‘传家宝’,打开一看是个搪瓷缸,印着‘劳动最光荣’,他说这缸子救过他命——当年在工地中暑,就是靠这缸子喝的绿豆汤。”
张伟乐了:“那您咋没买回来?”
“抢不过啊,”李老叹气,“被个小姑娘买走了,说要给她爷爷,她爷爷也是老工人。”他突然一拍大腿,“对了,博物馆的人说下周来给物件们做‘体检’,看看哪些需要修,免费的!”
铁雄眼睛一亮:“那咱那台德国老座钟能修不?总慢半小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