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竹料(1/2)
风从竹林吹过来,带着梅花的香和竹子的清。
结巴的孩子看着满院的竹器、满棚的笑脸,突然觉得,说话结巴真的不算啥。
手里的竹条能编出凤凰,心里的热乎能暖透冬天,日子就像这竹条,看着普通,编在一起,就成了最结实、最暖心的模样。
梅花树发新芽的时候,坐着轮椅的小姑娘编了个竹制的鸟巢,挂在树杈上。
巢里铺着她自己攒的羽毛,软乎乎的,像个小云朵。
结巴的孩子站在树下看,说:“这……这巢比鸟自己搭的还……还舒服。”
小姑娘笑了:“等小鸟住进来,我就编个竹制的食盆,天天给它们添米。”
妹妹在旁边拍手:“我要编个竹制的小梯子,让小鸟上下方便!”
竹安给培训班添了个竹制的洗手池,用粗竹节挖空做的,底下接了根竹管当排水管。
结巴的孩子第一个用,掬起水洗脸,凉丝丝的,带着竹腥气。
“比……比家里的陶瓷盆好,不……不冰手。”他抹着脸说。
有个孩子洗手时玩水,把竹池里的水溅了一地。
孩子走过去,没批评他,反而教他用竹条编了个小水瓢:“用……用这个舀水,就……就不溅了。”
入夏的傍晚,竹满堂的竹棚下挂起了竹制的风铃,是孩子们用碎竹片做的。
风一吹,“叮叮当当”响,像无数个小竹鱼在唱歌。
结巴的孩子躺在竹床上,听着铃声,突然说:“这……这声音跟太……太爷爷编竹鱼时的声……声音像。”
竹安妈在旁边纳鞋底,闻言抬头:“可不是嘛,老手艺的声儿,刻在骨子里呢。”
妹妹拿着竹制的小鼓,跟着铃声敲,节奏乱得很,却透着快活。
戴眼镜的先生带来个好消息,说学校要建个“竹韵角”,专门展示孩子们编的竹器。
“还要请小师傅去给孩子们上堂课,讲讲竹编的故事。”先生看着结巴的孩子说。
孩子脸一下子白了,连连摆手:“我……我不行,我……我说话不利索。”
竹溪拍着他的肩:“就像跟培训班的孩子聊天似的,想说啥说啥。”
妹妹凑过来说:“哥,我陪你去,我给你当小助手!”
文化节上,结巴的孩子和新学员视频连线,俩人对着手机比谁编的竹器好。
新学员举着个竹制的机器人,胳膊腿都能活动。
孩子举着自己编的竹制变形金刚,零件比机器人还多。
俩人手忙脚乱地展示,手机镜头晃得厉害,却引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
最后谁也没赢,约定秋天再比,比编竹制的大轮船,能载着十个小竹鱼那种。
秋天收玉米的时候,竹满堂的孩子们编了好多竹制的玉米笼,挂在院里晾晒。
黄澄澄的玉米装在竹笼里,看着就喜人。
结巴的孩子踩着竹制的梯子,把笼子往高处挂,嘴里念叨:“高……高点通风,不……不发霉。”
坐着轮椅的小姑娘在底下递笼子,说:“小师傅,你慢点,别摔下来。”
有个玉米从笼里掉出来,滚到妹妹脚边,她捡起来啃,甜得眯起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