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借个地儿(1/2)
烤红薯的香味刚飘起来,就听见竹亭外有人喊。
扒着竹缝往外瞅,是村里的王大爷,背着个竹篓,踩着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来。
“你们这儿暖和,借个地儿歇脚,”王大爷摘下头上的旧毡帽,雪沫子掉了一地,“刚从山上下来,捡了些干柴。”
扎羊角辫的姑娘赶紧往火塘边挪了挪:“坐这儿烤烤,看您这胡子上都结冰了。”
王大爷往火塘边凑了凑,手伸得老长:“还是你们这竹亭好,四面透风还暖和,比我家那土坯房强。”
小男孩从竹筐里掏出个烤得流油的红薯,递过去:“大爷吃这个,甜得很,刚烤好的。”
王大爷接过来,烫得直搓手,却舍不得放下:“你们这仨孩子,真是会过日子,编竹器挣钱,还把日子过得这么热乎。”
结巴的孩子嘿嘿笑:“还……还有她,”他指了指哑女,“她……她编竹网可……可快了。”
哑女听见,往王大爷手里塞了个自己编的竹制小筐,筐里还放着两颗冻红果。
王大爷举着小筐看了半天:“这手艺,跟年轻时镇上竹器铺的老掌柜有一拼,心灵手巧的姑娘。”
王大爷说,山上的雪太厚,他的竹篓被树枝勾破了,想让帮忙补补。
“就这口子,不大,”王大爷指着竹篓底,“能补就补,不能补我再编个新的。”
结巴的孩子拿起竹篓看了看:“好……好补,用……用细竹篾缠两圈就行。”
哑女找来了细竹篾,手指头灵活地穿来穿去,没一会儿就把破口补好了,还在接口处编了个小花结。
王大爷看得直点头:“比新买的还结实,这花结编得真俏,我孙女肯定喜欢。”
雪又开始下了,王大爷着急回家,临走时从竹篓里掏出个布包:“这是我老婆子做的咸菜,就着馒头吃,下饭。”
扎羊角辫的姑娘要推辞,王大爷眼一瞪:“拿着!你们帮我补竹篓,我送点咸菜,应当的。”
看着王大爷的背影消失在雪地里,小男孩突然说:“咱编点竹制的小玩意儿,明天去镇上卖吧?换点糖吃。”
“我看行,”扎羊角辫的姑娘剥着红薯皮,“编点竹蜻蜓、小竹鱼,镇上孩子多,肯定好卖。”
哑女使劲点头,从兜里掏出个竹制的小老鼠,是她昨晚编的,尾巴还能来回晃。
说干就干,火塘边立马成了作坊。
结巴的孩子劈竹篾,手虽然还有点笨,却比以前稳多了;扎羊角辫的姑娘编竹鱼,竹片在她手里转得飞快;我负责给竹器刻花纹,虽然简单,却都是些讨喜的小图案;哑女最厉害,编的竹蜻蜓翅膀薄得透亮,轻轻一吹就转。
小男孩在旁边捣乱,一会儿抢竹刀,一会儿夺竹篾,被扎羊角辫的姑娘拍了下脑袋才老实:“再闹就不给你买糖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