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早市人多(2/2)
小男孩趴在旁边看,嘴里叨叨:“红袄配蓝裤,像过年贴的门神,精神!”
结巴的孩子蹲在火塘边编竹篮,眼睛却老往案板上瞟,见哑女拿剪刀的手在抖,赶紧低下头假装专心干活,耳朵却红得要滴血。
裁完布,缝的时候更费劲。哑女眼神好,针脚走得匀,就是速度慢,缝两针就得揉揉眼睛。扎羊角辫的姑娘在旁边纳鞋底,时不时指点:“转弯处多缝两针,不然穿两次就开线。”
“给结巴哥的袄袖子接长点,”小男孩突然说,“他胳膊比我长一个巴掌,上次见他抬竹筐,手腕都露在外头。”
哑女点头,真的往袖子里加了块蓝布,接缝处还绣了朵小竹子,针脚歪歪扭扭的,却看得出来用了心。
新袄做好那天,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雪。哑女把红袄往身上比了比,又把蓝袄往结巴的孩子身上套,他梗着脖子不敢动,被扎羊角辫的姑娘笑:“动一下能掉块肉?看这袄多合身,比你那件破棉袄强百倍。”
“是……是挺好,”他挠挠头,手在袄面上摸来摸去,“不……不扎人。”
小男孩跑出去喊李奶奶来看,李奶奶摸着袄面直咂舌:“这针脚比我年轻时缝的还好,咱哑女真是个巧手姑娘。”
刚试完新袄,张叔又扛着个竹筛子来,筛底破了个大洞,筛沿也松了。
“前儿用它晒红薯干,漏了一半,”张叔叹着气,“这筛子是我爹编的,用了二十多年,扔了舍不得。”
哑女接过筛子,翻来覆去看了半天,找出最软的竹篾,先把筛沿缠牢,再用细竹丝一点点补筛底,补好的地方像张蜘蛛网,密得连小米都漏不下去。
“补得比新的还结实,”张叔乐得合不拢嘴,“我家那口子说,明儿给你们送筐红薯干,就用这筛子晒的。”
红薯干送来时,带着股焦香。扎羊角辫的姑娘抓了把往竹盘里放:“晒得正好,不硬不软,甜津津的。”
小男孩兜里揣了两把,说要去学校分给二丫他们,“让他们尝尝用‘文物筛子’晒的红薯干。”
结巴的孩子拿了块往嘴里塞,见哑女看着他笑,赶紧说:“甜……甜,比……比镇上买的强。”
过了两天,真下了场小雪,竹满堂桥的栏杆上积了层白。结巴的孩子穿着新蓝袄去扫雪,红布条在袄角飘,老远就看得清。哑女穿着红袄跟在后头撒草木灰,两个人离着三步远,却总往一块凑,雪地里的脚印搅成一团。
“你俩慢点,”扎羊角辫的姑娘在桥头喊,“别摔着,新袄沾了泥可不好洗!”
小男孩举着竹制的小铲子堆雪人,见他俩离得近,故意把雪团往中间扔,溅了两人一裤腿,惹得哑女追着打他,笑声在雪地里飘得老远。
扫完桥,回竹亭烤火,火塘里烧着松针,噼啪响还冒香味。哑女从竹筐里掏出烤红薯,用新袄的袖子擦了擦灰,往结巴的孩子手里塞,烫得他直甩手,却舍不得扔。
“明儿去后山砍点竹子,”扎羊角辫的姑娘往火里添柴,“编些竹制的小蒸笼,过年人家蒸馒头准用得上。”
“我……我来劈竹篾,”结巴的孩子赶紧接话,“保……保证劈得薄。”
小男孩啃着红薯嘟囔:“还要编竹制的压岁钱袋,红布缝的容易破,竹篾编的能装硬币,叮当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