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摸着热乎乎的(1/2)
结巴的孩子蹲在火边,给哑女编竹制的暖手筒,里面衬了层软布,摸着热乎乎的。哑女坐在旁边纳鞋底,鞋底上绣的并蒂莲,花瓣往竹子那边歪,缠缠绵绵的。
远处的溪水“哗哗”流,竹满堂桥的铃铛“叮铃”响,混着竹棚里的笑声,像首没唱完的歌。这日子啊,就像他们编的竹器,看着普普通通,却一针一线都绕着甜,编着编着,就成了心里最盼的模样,热热闹闹,踏踏实实,让人舍不得挪眼。
并蒂莲发钗在哑女头上别了没几天,文化节的奖状就寄到了合作社,红本本烫着金字,扎羊角辫的姑娘特意找了个竹制的相框裱起来,挂在新竹棚最显眼的地方,比墙上的报纸还气派。
“这下咱竹满堂的名字,全ty都知道了,”张叔来送红薯干时,指着奖状直咂舌,“我那城里的外甥看了文化节直播,非让我给他带套竹制的茶具,说比紫砂的还显档次。”
小男孩举着奖状跑,差点撞翻竹桌上的竹制笔筒:“我要拿给学校的老师看!就说咱村的竹子上电视、得奖状了!”
结巴的孩子蹲在竹堆旁,给新收的徒弟示范劈竹篾,竹刀起落得匀,竹篾薄得能透光:“慢……慢点,别……别学那小子毛躁,竹篾劈不匀,编……编啥都歪。”
哑女在旁边编竹制的灯罩,用青黄两色竹篾编出月亮图案,大学生姑娘举着手机拍:“这图案太有意境了,我发网上,保准有人订。”果然没过半天,订单就来了,说要订二十个,挂在民宿的房间里。
“加把劲编,”扎羊角辫的姑娘往每人手里塞了块烤红薯,“编完这单,咱去镇上饭馆搓一顿,点那道竹香排骨,听说用的就是咱编的竹笼蒸的。”
竹香排骨没吃成,先等来场秋雨。雨下得不大,却缠缠绵绵的,把竹棚顶的竹篾打湿了,透出股清香味。哑女找出旧棉布,往竹凳上缝坐垫,怕大家坐着凉,布面上绣的小竹子沾了点雨水,倒像刚淋过雨的新竹,鲜灵得很。
结巴的孩子见她手冻得发红,往火塘里添了把竹枝,火苗“腾”地起来了,映得她脸颊红扑扑的。他从兜里掏出个竹制的小暖手宝,是用粗竹节做的,里面灌了热水,塞到她手里:“捂……捂捂,别……别冻着。”
雨停后,后山的野柿子红了,像挂在枝头的小灯笼。四个人挎着竹篮去摘,大学生姑娘踩着竹梯往上够,吓得直喊:“慢点扶梯子!我恐高!”
“谁让你穿皮鞋来,”扎羊角辫的姑娘在底下扶着梯脚,“下次穿竹编的凉鞋,防滑。”
哑女摘得最认真,专挑红透的摘,竹篮很快满了,她往结巴的孩子嘴里塞了个,柿子甜得发腻,他龇牙咧嘴地咽,却没舍得吐。
野柿子摘回来,扎羊角辫的姑娘用竹锅熬柿子酱,放了把冰糖,甜香味飘满竹棚。小男孩捧着竹碗蹲在火塘边,用竹勺挖着吃,嘴角沾了酱也不擦,像只偷吃东西的小花猫:“比超市买的果酱香!没那些乱七八糟的添加剂。”
哑女往玻璃罐里装柿子酱,罐口用竹制的盖子封好,大学生姑娘说要寄给她的导师:“让教授也尝尝咱这原生态的甜。”
合作社的竹器越卖越火,连邻县的人都开车来买,说要给家里的新房添置几件竹制家具。结巴的孩子和几个老徒弟开始琢磨编竹制的衣柜、书架,大学生姑娘画图纸,哑女负责编花纹,扎羊角辫的姑娘管着下料,忙得脚不沾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