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换了新的(1/1)
入夏的一场暴雨冲坏了后山的竹道,竹安带着几个徒弟去修。山路滑,他让大家踩着竹制的防滑垫走,自己扛着最粗的竹桩走在前头,脚底打滑摔了一跤,裤腿蹭破个洞,渗出血来也没吭声,爬起来接着走。
哑女知道了,连夜给他缝裤子,在破洞上绣了片小竹叶,针脚密得看不出来补过。竹安第二天穿上,觉得比新裤子还得劲,摸着补丁说:“娘,你这手艺比城里的裁缝强,还带着竹香味。”
秋天摘柿子时,竹安架着竹梯爬到树顶,给小石头递柿子。小石头在底下接,竹筐快满了,脚底下没站稳,筐子晃了晃,眼看要掉。竹安在树上喊:“稳住!抓筐边!”小石头赶紧攥紧筐沿,虽然撒了几个柿子,总算没摔着筐。
下来后,小石头蹲在地上捡撒了的柿子,眼圈红红的。竹安拍着他的后背说:“没事,摔几个柿子算啥,手没扎着就好。咱编竹器也一样,错了能拆了重编,人没事比啥都强。”
年底民宿老板来结款,额外给了袋新米,说是感谢他们的竹篱笆编得结实。竹安把米分给村里的老人,李奶奶捧着米袋直念叨:“这孩子,心善,跟他爹娘一个样。”结巴的孩子蹲在旁边听着,吧嗒着旱烟,嘴角咧得老高。
放寒假时,竹安带着小石头去参加省里的手工艺品博览会。他们带去的竹制屏风被摆在显眼位置,上面编的“竹满堂”三个字苍劲有力,是竹安练了半个月才刻成的。有个外国客商指着屏风直竖大拇指,说要订一百套销往国外。
小石头在旁边听得直瞪眼,拉着竹安的袖子小声问:“哥,咱能编得过来吗?”竹安拍着他的胳膊笑:“怕啥,多招几个徒弟一起干,正好让更多人学这手艺。”
过年贴春联,竹安让小石头在竹满堂亭的柱子上刻字。小石头拿着刻刀的手直抖,第一笔就歪了,想擦去重刻,竹安按住他的手:“不用改,这样才是你刻的,带着股生劲。”刻完后,亭柱上多了行字:“竹随风动,满堂皆春”,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股认真劲儿。
除夕夜守岁,竹棚里摆了两大桌,徒弟们和村里的老人挤在一起,竹桌上的菜冒着热气,都是用竹制的碗盘装的。竹安给每个人倒酒,轮到结巴的孩子时,特意换了杯米酒:“爹,你少喝点,明天还得编竹器呢。”
结巴的孩子接过酒杯,突然说:“俺……俺家竹安,能……能撑事了。”竹安眼眶一热,赶紧给爹夹了块红烧肉:“爹,我这点本事都是你教的。”哑女在旁边看着,往两人碗里添着菜,眼里的光比桌上的烛火还亮。
后半夜,竹安带着小石头去竹满堂桥放烟花。烟花在天上炸开,映得竹子绿油油的,像着了火。小石头举着竹制的小灯笼转圈,喊着:“哥,明年咱编个竹制的烟花架吧,能转的那种!”竹安笑着点头:“行,明年开春就编,保证比城里的还好看。”
回家的路上,竹安看着竹棚的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结巴的孩子和哑女准还在火塘边守着。他突然想起小时候趴在爹怀里听竹刀劈篾的声音,那时觉得日子过得慢,现在才明白,这日子就像编竹器,一篾一篾绕着,不知不觉就编出了满堂的暖。
这日子啊,就像竹安脚上的布鞋,带着娘绣的竹叶,踩着爹编的竹垫,走在自家的竹道上,踏实实,稳当当,每一步都踩着热乎气,让人想一直这么走下去,走到竹子成林,走到满堂皆春。
竹安十七岁这年,已经成了合作社的主心骨。开春招了四个新徒弟,都是附近村里的半大孩子,竹安给他们分了工:两个跟着学劈篾,两个先练编竹蜻蜓,自己每天轮着盯,哪个动作不对了,当场就手把手教。
“编竹器跟做人一样,得实在,”他拿着根竹篾给新徒弟演示,“篾与篾之间得贴紧,松松垮垮的成不了器。”结巴的孩子蹲在旁边听,时不时点头,嘴角的笑意藏不住——这话说得,跟他当年教竹安时一个调调。
入夏外国客商的屏风订单开始赶工,竹安把图案分解开,谁擅长编花纹,谁拿手做框架,分拨儿干活,效率快了不少。有个新徒弟编花纹时总出错,急得直哭,竹安拿过她手里的竹篾:“哭啥?我刚开始编竹圈,歪得像个瘪南瓜,不也过来了?”说着就放慢动作,编一步讲一步,直到她学会了才挪地方。
哑女每天中午都熬绿豆汤,用大竹桶盛着,让徒弟们轮流喝。竹安总最后一个喝,往往汤都凉了,他却喝得香:“凉的败火,正好。”有回哑女偷偷往他碗里卧了个鸡蛋,被他发现了,又夹给最小的徒弟:“你正在长身子,多吃点。”
秋天竹满堂亭周围的竹子长得密了,竹安带着徒弟们间伐,留出的空地种了片薄荷。“夏天编竹器热,摘片薄荷放嘴里,凉快,”他给徒弟们讲,手里的竹刀飞快,砍下来的竹枝都码得整整齐齐,“这些竹子别扔,能编小筐,给民宿当果盘正合适。”
小石头已经能独立编屏风了,就是刻字还差点火候。竹安把自己用了五年的刻刀送给他:“这刀认手,你多练练,刻字得沉住气,跟劈篾反着来,急不得。”小石头攥着刀,刀把被磨得溜光,还带着竹安的体温,心里热乎乎的。
年底屏风送出国那天,海关来验箱,开箱时满屋子竹香混着薄荷味,验关的人直咂舌:“这玩意儿比香水好闻,透着股清劲。”竹安听了笑,从兜里掏出个竹制的小香盒,里面装着晒干的薄荷叶,塞给验关的:“拿着玩,提神。”
合作社赚了笔不少的钱,竹安跟大家商量,把竹棚翻新了一遍,换了新的竹梁,地面铺了竹板,还打了口竹制的储水缸,下雨时能接水,省得总往河边跑。新徒弟们看着亮堂堂的竹棚,眼睛都直了:“比家里的堂屋还像样!”
放寒假时,县里办了个手艺人培训班,让竹安去当老师。他穿着哑女新做的蓝布褂子,褂子上绣着片竹叶,站在讲台上一点不怵:“编竹器不难,难的是耐住性子。就像这竹子,得在山里扎根好几年,才能派上用场。”底下坐着的老头老太太听得入神,有个大爷举着手问:“小伙子,能教俺编个竹篮不?给孙子装零食。”
竹安笑着点头:“明天带材料来,我手把手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