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抗战烽火:从淞沪会战开始 > 第173章 中国人的怒吼(十三)

第173章 中国人的怒吼(十三)(2/2)

目录

白日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但已被寒冷逐渐取代。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西方的山脊线后,在这片被战争撕裂的土地上,刑天的部队如同被夜色激活的幽灵,开始了他们向敌人心脏地带的渗透。

他们没有选择任何形式的告别或是动员,所有的决心早已在白天的准备中凝结完毕。

作为队伍的“触须”,刘忠带队的侦察尖兵最先出发,他们轻装上阵,只携带短枪、匕首和望远镜,像猎犬一样潜入暮色中,提前至少一小时为大部队探路、预警。

他们的任务是悄无声息的清除可能存在的零星岗哨或暗桩,并在关键岔路口留下只有自己人才能识别的隐蔽标记。

后续的主力部队,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装备,包括炸药、机枪部件,额外的弹药和手榴弹。这些装备都被仔细固定,并用布条包裹,最大限度地减少行进中的碰撞声。

断后的部队则负责消除大部队留下的痕迹,比如脚印等,并警惕后方可能出现的追踪者。

……

太阳刚刚沉入西边的地平线,最后一丝余晖消失在天际。张恒没有发出任何多余的信号,只是用锐利的目光扫视了一遍。战士们早已准备就绪,脸上涂着混合了锅底灰和泥土的伪装,身上的军服也尽可能做了简化,去除了所有可能反光或发出声响的部件。

他们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临时藏身的村庄或废弃矿洞。

队伍呈单箭战斗队形散开,张恒亲自担任尖兵,走在最前,队尾则由经验最老道的老兵断后,时刻警惕着后方与侧翼。

他们避开所有已知的道路、村庄甚至人迹罕至的小径,专挑野地、干涸的河床、丘陵的背阴面行军。

脚下的土地时而坚硬,时而泥泞,每个人都在极力控制着步伐,避免发出大的声响。

武器被紧紧固定在身上,水壶和手榴弹都用布条缠裹,唯一能听到的,只有轻微的喘息声和偶尔踩断枯枝的细微脆响——每当这时,整个队伍都会瞬间静止,如同凝固的雕塑,直到确认没有引起任何注意,才继续前进。

越靠近敌方区域,气氛越发紧张。远处偶尔传来零星枪声和犬吠,探照灯的光柱像巨大的鬼爪,在天边和远处的铁路线附近扫视。

他们遇到了第一道难关,一条为防御而挖的浅壕或是一条乡间土路。

张恒举起拳头,队伍再次凝固。他独自匍匐前进,像蛇一样悄无声息地滑到边缘观察。

确认没有埋伏和巡逻队后,他发出低沉的鸟鸣声。队员们依次低姿匍匐,快速通过这片开阔地。每个人的心脏都提到了嗓子眼,泥土和露水沾满了衣襟。

有时,远处会传来火车汽笛的呜咽声,那是从津浦线传来的声音。

这声音非但没有让他们恐惧,反而像是指路的坐标,提醒他们目标的方向和重要性。他们利用声音的掩护,加快通过危险地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