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传承的重量(2/2)
他在乡下收文物时的背影,在修复室指导学员的侧影。
在国际研讨会上发言的特写,还有去年和海外博物馆签署合作协议的握手照。
“这些年,邵会长为协会做的事,我们都知道。”主持会议的副会长开口。
声音里带着敬意:
“征集文物三千余件,建立海外合作十家,培养青年鉴宝师二十名,还有即将出版的《民间文物鉴宝手册》……”
投影切换到最后一页:
邵永恒站在协会门口,身后是“守根护魂”的匾额,他微笑着指向台下的陈凡。
会议室瞬间安静。
陈凡坐在第三排角落,手里的茶杯烫得手心发疼。
他抬头,看见邵永恒的目光穿过人群,落在他身上。
那目光里没有压力,只有信任,像当年教他认瓷器时,递过来的那盏台灯。
“我推荐陈凡接任会长。”邵永恒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过“,
他年轻,有冲劲,更重要的是,他懂‘守’,守文物的根,守行业的魂。”
他们沿着协会的老走廊走,银杏叶落在脚边,发出细碎的声响。
邵永恒从口袋里掏出那支钢笔,塞进陈凡手里:
“当年我摔裂的钢笔,老乡帮我修好了。现在给你,不是让你守着它,是让你守着我们做的事。”
陈凡握着钢笔,指腹蹭过“守拙”二字,喉咙发紧:
“邵总,我怕……我太年轻,担不起这么重的责任。”
“年轻不是问题。”邵永恒停下脚步,看着他:
“我二十八岁当副会长时,也怕过。但你不一样,你鉴宝时,眼里有光;
做数字化修复时,熬通宵也不喊累;
就连上次帮迈克修复宣德炉,你蹲在修复室里,连饭都忘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