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真相的背后(1/2)
金库里,三十件包装精美的瓷器被整齐地码放在恒温恒湿的展柜里。
银行经理和几个风控人员,个个面色凝重,严阵以待。
陈凡戴上白手套,走到展柜前,目光扫过那些瓷器。
宋代的耀州窑刻花碗、定窑白釉印花瓶、龙泉窑粉青釉琮式瓶……
单看器型和釉色,无一不是精品。
任何一个外行,甚至一些经验不足的专家,都可能被它们骗过。
但陈凡的“神瞳”,早已洞悉一切。
他没有去看那些华丽的表象,而是将全部心神沉浸其中。
【神瞳·微观洞察】
他的视线穿透了光滑的釉面。
他“看”到,这些瓷器的釉面,虽然模仿了宋代瓷器那种温润如玉的质感,但在微观下,存在着细微的、不自然的酸蚀痕迹。
那是化学做旧的典型特征,为了模仿岁月侵蚀的效果,却留下了机器无法抹去的印记。
他“看”到,每一件瓷器底部的款识,无论是“大宋年制”还是“政和年制”,其刻痕都过于规整,缺乏手工雕刻的随机性和生命力。
更致命的是,通过光谱分析,这些款识的金属成分,与胎土完全不符,分明是后期用高精度激光雕刻上去的。
最让他冷笑的是,他甚至在几件瓷器的釉层深处,发现了极其微小的、属于现代高温瓷的晶体结构。
这是仿品永远无法模仿的“身份证”。
“陈总,怎么样?”银行经理紧张地问。
陈凡转过身,眼神冰冷如霜。
“这不是宋瓷。”他一字一顿地说道。
声音在空旷的金库里回响:“这是高仿赝品,而且是近期仿制的极品。”
他将神瞳的发现,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一遍:
“真正的宋代瓷器,历经千年,釉面的老化是内外通透的;
而这些东西,釉面是‘死’的,是化学做出来的假象;
更不用说这些激光刻的款识,和现代工艺的胎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