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她把风花雪月锁进抽屉,把敌人杀到胆寒!(1/2)
会议结束了。
但会议室里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罗毅和他团队的专家们,没有一个人离开。
他们像一群终于找到水源的沙漠旅人,围着张勤,围着那几块写满了未来科技的白板,开始了近乎疯狂的提问和讨论。
“169号,这个纳米吸波涂料的分子结构,为什么选择这种六边形晶格?理论上,菱形结构对特定波段的吸收率更高!”
“菱形结构在超音速飞行下,涂层表面产生的热应力不均匀,容易龟裂脱落。”张勤头也不抬地回答,“六边形结构,牺牲百分之零点三的吸收率,换来百分之三十的结构稳定性。”
那位专家不说话了,拿起笔,在自己的本子上疯狂记录。
“还有这个A射b导!”另一位航电专家挤了过来,脸上是无法抑制的亢奋,“数据链的带宽要求太高了!我们现有的通讯技术根本达不到实时传输高清火控数据的标准!”
“那就换跳频扩频通讯,加上量子密钥加密。”张勤丢出一个又一个新名词,“具体算法,我明天给你。”
这场讨论,从白天持续到深夜。
最后,是郭院士强行中断了会议。
“行了!都给我去休息!”他看着这群已经彻底疯魔的专家,又好气又好笑,“想把她榨干吗?!”
罗毅这才反应过来,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已经是凌晨两点。
而那个被他们围在中间的年轻女孩,除了脸色苍白了些,眼神依旧清亮,逻辑没有丝毫混乱。
“郭老,”他拉着郭院士走到一边,压低声音,“这个项目,不能两地跑。所有的设备、数据、人员,全都在我们那儿。169号,必须过去。”
郭院士点了点头。
这也是他早就想好的。
“我明白。”
他对罗毅说:“你们先回去。三天后,她会过去报到。”
“但是,”郭院士的表情严肃了起来,“到了那边,一切安保级别,提到最高。她的一切对外联络,由我亲自审批。”
罗毅郑重地点头:“明白!”
人群散去。
张勤回到自己那间小小的、只有一个代号的实验室。
林伟已经等在了门口。
“收拾一下。”他说,“三天后,我们搬去‘利剑’的总基地。”
“好。”张勤应了一声,推门进去。
她没什么可收拾的。
几件换洗的衣服,几本看到一半的书。
她的目光,落在了那个抽屉上。
她走过去,拉开。
左边,是周怀瑾那封字迹飞扬的信。
右边,是李霄那颗冰冷沉重的弹壳。
风花雪月。
金戈铁马。
她看着这两个东西,站了很久。
然后,她关上了抽屉。
从桌上拿起一卷所里专用的高强度密封胶带。
撕开。
对着抽屉的缝隙,横着贴了一道。
又撕开。
竖着贴了一道。
一个严严实实的十字,封死了抽屉。
她退后一步,看着自己的杰作,长长吐出一口气。
她不需要这些。
至少,现在不需要。
————————
新的基地,比国防技术研究中心更加庞大,也更加戒备森严。
张勤拥有了一间更大的独立办公室,和一个直通核心实验室的专属通道。
她的生活,进入了一种极致的纯粹。
一周七天。
每天早上六点,被生物钟准时唤醒。
然后是无休止的计算,实验,会议。
她吃饭,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只是燃料。
窗外的天是亮的还是黑的,她毫不在意。
时间,对她失去了意义。
唯一能让她感知到时间流逝的,是每周六晚上七点,那通准时响起的,经过层层转接的家庭电话。
“闺女,在那边冷不冷啊?要不要给你寄两件毛衣过去?”
“妈,不冷,这里四季恒温。”
“你爸在院子里种的西红柿结果了!又大又红,可惜你吃不着……”
“爸,挺好的,你们多吃点。”
每一次通话,不超过十分钟。
十分钟,是她从那堆冰冷的数据和公式里抽离出来,汲取温暖的唯一机会。
她变得越来越瘦,眼下的乌青几乎成了永久性的妆容。
但她的思维,却像一把在高速砂轮上不断打磨的刀,越来越锋利,越来越骇人。
一个月。
“利剑”发动机叶片的新型钛铝合金配方,定稿。
实验室样品成功浇筑,性能数据完美符合理论预期!
三个月。
罗毅的团队,在张勤提供的全新单晶生长工艺指导下,成功制造出第一片完整的、毫无瑕疵的涡轮叶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