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沪上密云不降雨 > 第373章 暗箭

第373章 暗箭(1/1)

目录

陆震云虽被放回,但“历史问题”的标签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他牢牢钉在审查名单上。他被暂时安排在招待所,行动受限,每日需去指定地点汇报思想动态。顾清翰的工作也受到无形影响,一些重要会议被排除在外,原本顺畅的提案屡遭搁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疏离和审视。

日子在压抑的平静中滑行,像暴风雨前沉闷的午后。直到一封匿名举报信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脆弱的平衡。

信是直接寄到顾清翰所在单位上级部门的,措辞激烈,罗列了陆震云在上海时期的数条“罪状”:与黑帮头目过从甚密、参与地下钱庄非法交易、在几次行动中手段残忍、有“滥杀”嫌疑,甚至影射其与旧日76号人员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信件内容半真半假,将陆震云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扭曲成个人品行的污点,字字诛心,意图明显——不仅要坐实陆震云的“历史问题”,更要将他彻底钉在耻辱柱上,永无翻身之日。

消息是顾清翰通过隐秘渠道得知的。他拿着那份抄录的、字迹歪斜的举报信副本,坐在书房里,指尖冰凉。信中的指控,他大多知晓内情,有些甚至是他们共同策划的行动,为了生存和胜利,不得不与魔鬼打交道,行走在灰色地带。如今,这些却成了攻讦的利器。他几乎能想象出上级部门看到这封信时紧锁的眉头,以及即将到来的、更严厉的审查风暴。

他没有立刻告诉陆震云,而是动用了蛰伏已久的一条暗线——小七。当年“判官”小组最机灵的“小鬼”,如今已悄然扎根在广州的市井之中,消息灵通。

小七的动作很快。三天后,一个细雨蒙蒙的傍晚,他像影子一样溜进了顾清翰的书房。他没有多话,只将一张写着寥寥数行字的纸条塞给顾清翰,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雨幕中。

纸条上写着一个名字:杜黄九。后面跟着简短的说明:原上海码头青帮小头目,因争夺地盘与陆震云结怨,其弟在一次冲突中被陆震云手下所伤致残。如今杜黄九混入广州码头,依附新势力,此次举报信,出自其手笔,意在报复,并借此向新主子表功。

顾清翰看着那个名字,眼神一点点冷下去。不是政治倾轧,而是江湖恩怨。这种藏在阴沟里的暗箭,比明刀明枪更令人作呕。他将纸条递给一直沉默坐在阴影里的陆震云。

陆震云接过纸条,就着窗外微弱的天光扫了一眼。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丝毫波动,只有下颌线极其细微地绷紧了一下。但熟悉他的顾清翰,却能感受到一种冰冷的、近乎实质的杀意,正从那个看似平静的躯壳里弥漫出来。像一头被触及逆鳞的猛兽,收敛了咆哮,却亮出了致命的獠牙。

他缓缓将纸条揉成一团,握在掌心,指节因用力而发出轻微的“咔哒”声。然后,他抬起眼,目光投向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丝,声音低沉平缓,却带着一种淬了冰碴的寒意:

“杜老九……冲我来,可以。他不该,把你牵扯进来。”

这句话很轻,却重如千钧。它划下了一条界线——江湖恩怨,江湖了。用这种下作手段,试图通过抹黑他来打击顾清翰,触碰了他的底线。

说完,陆震云站起身,动作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决绝的意味。他走到墙角一个旧衣柜旁,蹲下身,从最底层的夹缝里,摸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长条物体。他解开油布,里面是一把保养得锃亮、泛着幽蓝冷光的驳壳枪。他熟练地检查枪机,压满子弹,然后将其插在后腰,用外套下摆盖住。

整个过程中,他没有看顾清翰,也没有说话。但每一个动作都清晰地表明了他的意图——用最直接、最血腥的方式,解决这个麻烦,永绝后患。雨夜的狼狈,审查的屈辱,他都可以忍,但将顾清翰拖入这滩浑水,不行。

就在他直起身,准备走向门口的时候,顾清翰不知何时已经站到了他面前。

顾清翰没有阻拦,也没有说话。他只是伸出手,动作快如闪电,却又异常精准地,按住了陆震云刚刚握住枪柄、尚未完全抽出的右手。

他的手冰凉,却稳得像铁钳。掌心紧紧包裹住陆震云的手背,也按住了那冰冷的枪身。

陆震云身体一僵,猛地转头看向他。眼中是未散的戾气和一丝不解。

书房里光线昏暗,只有书桌上台灯洒下一圈昏黄的光晕。雨点敲打着玻璃窗,发出单调的声响。两人一站一立,在狭窄的空间里无声对峙。

顾清翰迎着他的目光,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如刀,没有丝毫退缩,也没有丝毫恐惧。他微微摇了摇头,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和决断:

“震云,”他叫了他的名字,语气平静得可怕,“别脏了手。”

他顿了顿,按住陆震云手背的力道加重了几分,目光沉静地看进对方翻涌着暴戾的眼底,一字一句地,清晰说道:

“这件事,我来处理。”

不是劝阻,不是哀求,而是宣告。他用一种更冷静、更决绝的方式,接过了这把可能染血的刀。他的方式,或许不会见血,却可能更加残酷,更加彻底。

陆震云看着顾清翰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定,那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属于“顾处长”的、带着规则和秩序力量的冷硬。他紧绷的身体,缓缓松弛了下来。握枪的手,虽然仍未松开,但那股一触即发的杀意,却被顾清翰这轻描淡写却又重若千钧的一句话,生生按了回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