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弩机破晓:骑兵优势的机械绞杀(2/2)
林衍连夜绘制双套图纸,真正的三弓床弩参数用明矾水写在《考工记》夹页,假图纸则特意夸大射程三成。当他在武英殿向英宗展示改良的棘轮装置时,袖中暗藏的磁石令指南车突然偏转,成功让皇帝注意到弩机可能被动手脚。与此同时,三百工匠在七处秘密作坊日夜轮值,每个零件都打上只有御前侍卫知晓的暗记。
腊月祭灶那日,林衍亲自将最后十架弩机装进钉满铜片的樟木箱。望着蒸汽氤氲的铸造池,他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师父的告诫:匠人的命脉不在手艺,而在看懂人心。此刻他正用淬过火的精钢齿轮替代原本的木制构件,就像用朝堂的规则重塑自己的锋芒。
第四节激烈的朝堂交锋
林衍的上书引起了英宗的重视。御书房内烛火摇曳,英宗反复摩挲着虎皮褥子上的奏折,忆及当年北征时弩箭穿透重甲的破空声。他深知弩机对于汉军的重要性,也明白铁戎保守派视骑射为立族之本。三更时分,英宗命掌印太监敲响景阳钟,诏令六部尚书及九卿重臣次日寅时赴乾元殿议事。
朝堂上,蟠龙金柱投下的阴影如盘踞的巨蟒。林衍捧着檀木匣子率先出列,他取出改良后的三连发弩机,当廷演示如何用绞盘上弦。鎏金鹤形宫灯下,弩机青铜部件泛着冷光。上月朔州之战,三百弩手歼敌八千。他展开染血的军报,此物可及三百步,穿透三重铁札甲。兵部尚书接过弩机细看,扳机处的狼首雕纹正龇牙咆哮。
然而,伯颜却将象牙笏板重重砸在青砖上。这位铁戎老将突然扯开右衽,露出胸膛的狼头刺青:当年漠北会盟,我族儿郎箭射双雕时,汉人还在用竹弓猎兔!他挥动缀着九旄牛尾的朝服下摆,十几位铁戎大臣顿时捶胸顿足。礼部侍郎的獬豸冠不慎滚落,在丹陛前碎成两半。
雕花窗棂透进的晨光中,户部尚书擦拭着玳瑁眼镜,与工部侍郎交换眼神。他们注意到弩机射程表上朱笔勾画的数字,却又瞥见殿外执戟武士胸前的苍狼徽记。突然,伯颜的亲卫统领故意撞翻弩机木匣,青铜机括滚到御史大夫脚边,老御史弯腰时险些打翻砚台。
在激烈的交锋中,林衍拾起弩机,将三棱箭镞对准殿柱阴影。诸公可记得永嘉之围?他声音清朗如碎玉,当日若有两百架此弩,何至让匈奴铁骑踏破瓮城?说着从袖中取出羊皮卷,这是与骑射营的合训方案:每逢初一十五,弩阵与骑兵在燕子矶演练包抄战术。他手指划过阵图上朱墨勾勒的雁形阵,青铜护甲在腕间叮当作响。
这个方案让枢密院正使微微颔首,但伯颜突然拔剑割破掌心。鲜血滴在汉白玉地砖上,凝成暗红的狼爪印。要这铁疙瘩就踏着老夫尸体过去!他咆哮时,殿外惊起寒鸦,九重宫阙传来沉闷的雷声。英宗扶着龙椅缓缓起身,指尖陷入鎏金螭首,指节泛白如坠冰窟。
第五节转机与未来展望
就在朝堂上的争论陷入僵局时,北境驿马踏着晨霜冲入长安城。八百里加急战报显示,匈奴左贤王部趁着秋高马肥之际,以轻骑兵配合回旋镖战术频繁袭扰云中郡。守军呈上的破损环首刀足有三百余把,刀刃上的锯齿状缺口无声控诉着草原弯刀的凶猛。而当斥候呈报代郡武库时,众人发现配备三矢连弩的屯骑营,竟在野狐岭设伏时用交叉箭雨逼退了八百重甲骑兵。更令人振奋的是,弩手王敢当阵前突发奇想,将火药绑在箭杆制成的震天矢,竟吓得敌军战马惊厥倒戈。
这个消息如同裹着春雷的及时雨,震碎了紫宸殿檐角的薄冰。英宗连夜召见将作大匠,摩挲着弩机精巧的望山刻度,突然挥剑斩断案上玉镇纸:传诏!凡北军五校需增配弩机三百具,着少府监与匠作院共铸此器。伯颜捻断数根虬须,铁戎幕僚帐中灯火彻夜未熄,最终传出妥协的鹰笛声——他们秘密扣押的三十车精铁,次晨竟出现在匠作院熔炉前。
林衍在淬火池畔得知诏令时,正调试着新制的腰引弩齿轮。他蘸着铁水在青砖上画出一弩三用的构想:可拆卸的箭匣、可调节的射距卡榫、甚至暗藏袖箭的握柄。百工坊连夜赶制的模具排成长龙,老铜匠赵驼子发明了泥范分层浇铸法,使弩机制作周期缩短大半。更令人称道的是,林衍亲自编纂的《机括要略》被悄悄送往清河崔氏书坊,扉页写着:愿此技不为庙堂独享,但使守户护秧之民皆可持。
深秋校场,林衍特意邀请铁戎射手与汉军弩手同场较技。当草原雕弓的透甲箭深深没入柏木靶心时,汉军改进的蹶张弩却将裹着彩绸的钝头箭射入三百步外的铜壶。庆功宴上,林衍端起马奶酒敬伯颜:昔闻匈奴有鸣镝,今见铁戎重骑射,何不融贯南北之长?月光下,他铺开改良的复合弓图纸,狼牙箭簇旁赫然画着可拆卸的弩机导轨。
林衍站在观星阁飞檐上,望着灞桥方向新设的军民共作坊。晚风送来打铁声与《考工令》的诵读声,他解下御赐的玄铁符牌轻扣栏杆。西南天际忽有流星划过,那轨迹恰似他正在构思的床弩抛物线。他知道草原深处还有能发射硫磺箭的楼烦神射手,东海之滨传闻有可连发十二矢的诸葛遗弩,但这些都将是新的征程。此刻怀中的羊皮卷,已勾勒出结合马蹬力学与机关术的疾风连弩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