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摆得满满当当(1/2)
装了又拆,折腾一圈,谁也不知道图个啥。
“吃饭了没?”苗侃问。
“吃了,包子铺仨包子加杯豆浆,八块五搞定。”
对他们来说,吃就是填肚子,味道根本不重要。
自家卖的东西贵,他们舍不得买。
“嗯。”苗侃点点头。
其实他也不太在意这些,手下做事跟上了发条一样,到点自动吃饭,从不出岔子。
上午他已经把下午要卖的点心全备好了:原味提拉米苏一百六十个,莓果味八十,紫芋泥一百,蛋挞六百,菠萝包一百八十。
全整齐码进纸盒,客厅茶几、电视柜上摆得满满当当。
“文斌,把这些装进塑料箱,搬去餐车。
提拉米苏小心别打翻。”
“明白,老板。”
“小米,跟我进厨房,炒菜。”
“收到,老板。”
下午要出的菜有:豆芽炒黄牛肉、酥炸春卷、清蒸鲈鱼;饮品是冻柠茶和冰镇绿豆沙;中式点心两款——波丝油糕和豌豆黄。
苗侃亲自出摊,现炒、现蒸、现炸。
小米负责打下手:豆芽、洋葱、葱段全切好,黄牛肉切片腌制,盖上保鲜膜。
文斌搬完点心后,提着面粉和材料去后院和面,准备现做糕点。
三点整,苗侃打开“摆摊地图”App,查今晚的最佳点位。
这软件挺灵,能避雷。
比如今早蹲小学门口白等半天,要是早查一下,早就换地方了。
但他之前已经在群里通知了,不好临时变卦。
有些老顾客专门赶来,换地方容易惹怨言。
【查询结果】
【推荐位置:新天地商业街西门,人流800+,无城管,免摊位费】
苗侃立马在群里发消息,让文斌和小米准备出发。
刚钻进SUV,手机响了。
屏幕亮起:苗旭军。
苗侃的老家在徽省山沟里的一个小村。
妈走得早,爸一辈子种地为生,家里三兄妹,他是老二。
大哥苗调初中毕业就进城打工,后来搞生意,先开了袜子厂,又试水纺织,可惜撑不到一年就垮了。
袜子厂早年还能赚点,后来行情不行,干脆卖掉转行开饭店。
头半年亏得底朝天,好在熬过来了,现在生意稳了,越做越红火,县城还开了第二家分店。
妹妹苗佳慧在县城读高中,成绩出类拔萃,次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老师提起她都竖大拇指。
早年苗家穷得连锅都揭不开,盖房欠了一屁股债,村里人看见都躲着走。
现在可不一样了,谁提苗家不羡慕得眼发红——老爷子苗旭军真是命好,三个娃儿,个个出息。
老二苗侃是清北出来的尖子生,全县几十年就出了这么一个,简直是给祖宗争光。
老大如今自己当老板,小闺女乖巧又上进,学习从不用大人操心,活像小时候的苗侃翻版。
要说最让苗旭军心里踏实的,还得是苗侃。
踏实肯干,爱读书,关键是孝顺得没边儿。
当年读书那会儿,学费全靠他自己赚。
白天上课,放学就上山挖笋、采蘑菇、捡野菜,天不亮就背着筐去镇上摆摊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