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九零:我点爆对手命脉 > 第192章 政策风向标

第192章 政策风向标(1/2)

目录

秦晚的“政策研究室”,就设在他们办公的大开间里,用几块半透明的磨砂玻璃隔出来的一角。

没有气派的实木会议桌,也没有智能投影设备。

只有几张从二手市场淘来的办公桌,和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旧纸张特有的霉味。

秦晚从新世界集团法务部抽调来的三名精英,此刻正一脸呆滞地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文件”。

这些文件,不是他们熟悉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合同范本,也不是逻辑严谨的法律卷宗。

而是一摞摞泛黄的旧报纸,卷边的城市规划图,用牛皮纸袋装着的、落满灰尘的政府工作报告,甚至还有几大本早已被废止的法规草案汇编。

“秦……秦总。”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名叫刘伟的年轻律师,小心翼翼地推了推眼镜,试图从这堆故纸里,拯救自己岌岌可危的世界观。

“咱们……这是要改行做历史文献研究了?”

他指着自己手里一份一九九八年的《京城晚报》,哭笑不得。

“我刚刚看到一则新闻,说王府井百货大楼正在促销最新款的……Vcd影碟机。”

另一个女律师也忍不住开口。

“是啊,秦总,闻董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些东西,别说商业价值了,当废品卖都嫌占地方吧?”

他们都是南城法律界的佼-佼者,习惯了在分秒必争的商业谈判和唇枪舌剑的法庭上冲锋陷阵。

现在却被要求在这里“寻幽访古”,这感觉,比让他们去工地搬砖还要憋屈。

秦晚没有说话。

她走到墙边,将一张巨大的京城市区地图用图钉牢牢固定在墙上。

然后,她转过身,看着自己这几个满腹疑虑的下属。

“闻董说,我们要在这里,找到这座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

她拿起一支红色的马克笔,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的要求只有一个。”

“把京城这十年,所有颁布的、讨论过的、甚至是被否决的商业政策、城市规划,全部梳理出来。”

“我要知道,每一次城市扩张的背后,是哪条政策在驱动。每一次商业中心的转移,又是因为哪份被忽略的草案埋下了伏笔。”

“从今天起,忘了你们的律师身份。”

秦晚用笔尖,轻轻敲了敲地图。

“我们是考古队,也是寻宝人。”

……

工作开始了。

说是工作,其实更像是一场枯燥到令人发指的体力活。

整个研究室里,终日只听得见“哗啦啦”的翻纸声,和时不时因灰尘太大而响起的喷嚏声。

一开始,几个年轻精英还试图用他们专业的法律知识,去分析这些旧文件里的“法理”和“逻辑”。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纯属多此一举。

大部分文件,逻辑混乱,前后矛盾,甚至有很多,仅仅是一个不成熟的构想,刚提出就被扔进了故纸堆。

几天下来,所有人的耐心都被消磨得差不多了。

“秦总,我感觉我的眼睛快瞎了。”

刘伟揉着布满血丝的眼睛,指着墙上那张已经被各种颜料笔画得五花八门的地图,满脸的生无可恋。

“咱们这都画了些什么啊?东边画一条线,说是九九年提过的绿化带构想。西边画一个圈,说是零二年讨论过的大学城选址。这不跟小孩涂鸦一样吗?完全看不出任何规律。”

方辰端着一杯咖啡溜达过来,往里瞅了一眼,乐了。

“我说秦大律师,你们这是干嘛呢?研究京城龙脉走向?准备给咱们公司迁个风水宝地?”

秦晚没理会他的调侃。

她只是站在那张巨大的“涂鸦”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她的眼神,专注而执着,仿佛要穿透那些斑驳的纸张,看到时间背后的东西。

她不相信闻人语会做无用功。

闻人语让她找的,一定就在这里面。

就在这种近乎绝望的枯燥中,转机,在某个深夜悄然降临。

办公室里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秦晚和还在跟一堆数据较劲的刘伟。

“有了!”

刘伟突然叫了一声,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兴奋。

他猛地站起身,跑到地图前,拿起一支蓝色的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