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南川求和(2/2)
当南川乞和的消息和国书呈送至御前时,如同在本就暗流汹涌的大梁朝堂投下了一颗新的石子。
金殿之上,文武百官反应各异。
以兵部尚书李纲为首的武将和部分强硬派文臣,纷纷出列表示反对:
“陛下!南川蛮夷,屡犯我边,杀我百姓,耗我国力,如今兵败势穷,方来乞和,岂能轻饶?当趁此良机,一举荡平南川,永绝后患!”
“没错!卫老将军和萧王爷前线势如破竹,正当一鼓作气,直捣黄龙!”
而以宰相陈松为首的部分文臣,则持不同意见:
“陛下,李尚书之言虽壮,然需知兵法云‘穷寇勿追’。南川虽败,然其国犹存,民心未完全归附。我军深入其境,地形不熟,补给漫长,若其举国死战,恐重蹈前朝覆辙。且连年征战,国库耗费巨大,民生疲惫,亟需休养生息。既其主动乞和,不若应允,令其割地赔款,称臣纳贡,亦可扬我国威,实为稳妥之策。”
大皇子萧景恒此刻心情复杂,既嫉恨萧凡又立大功,又怕战争持续下去萧凡权势更盛,于是也出言支持议和,强调国库空虚、不宜再战。
四皇子萧景禹则沉默观察,并未轻易表态。
龙椅上,皇帝萧衍看着南川国书上一系列屈辱的承诺:愿去帝号,向大梁称臣;割让北部包括赤色城、望南关在内的数百里土地;赔偿巨额战争赔款(金银、布帛、牲畜);岁岁朝贡;并严惩主战派官员(将黑锅甩给已死的蛮烈等人)……
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彻底灭国,代价太大,且易引来周边其他国家忌惮。接受求和,确实是最符合眼下大梁利益的选择,既能获取实利,又能彰显天朝恩威。至于南川,经此一役,已元气大伤,数十年内难再构成威胁。
“好了。”皇帝萧衍终于开口,压下朝堂争论,“南川畏威怀德,主动乞和,朕亦有好生之德。准其求和之请。”
他目光扫向陈松和鸿胪寺官员:“具体条款,由宰相牵头,与南川使者详细磋商。原则便是:割地、赔款、称臣,一样不能少!要让他们记住这次教训!另,旨意前线,令卫擎苍、萧凡暂缓攻势,巩固已占城池,等待朝廷和议结果。不得擅自进军,亦不可怠慢防务。”
“陛下圣明!”群臣躬身。
求和之路开启,但具体的条款博弈,又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前线,落霞城外梁军大营。
卫擎苍和已然能下地行走的萧凡,几乎同时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和南川乞和的消息。
卫擎苍抚须感叹:“陛下圣明。如此处置,确是老成谋国之道。灭国虽畅快,然后续治理牵扯精力巨大,不如以此方式,令南川臣服,我朝实利尽得。”
萧凡看着旨意,神色平静。他虽渴望彻底解决南疆隐患,但也深知朝堂权衡与国力限制。皇帝的决定,在他的意料之中。
“既然如此,便依旨意行事。巩固防线,消化战果。”萧凡淡淡道,“只是,和议条款,绝不能轻饶了南川。”
他看向南方天府城的方向,目光深邃:“要打,就要把他打怕,打得他几十年不敢北望!”
卫擎苍点头称是:“王爷放心,朝廷自有分寸。经此一战,王爷之名,足以震慑南荒百年!”
梁军停止了攻势,转入防御和休整。大军开始有条不紊地接管新占领的城池,清点战利品,安抚地方(或镇压零星反抗)。
萧凡虽然伤势未愈,但威望如日中天。他坐镇军中,处理军务,抚恤伤亡,犒赏将士。那二十七名虎啸营幸存者被授予最高荣誉和厚赏,牺牲将士的抚恤也优先发放。
南疆,暂时进入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份平静的背后,是无数鲜血换来的,并且取决于北方京城那场谈判桌上的交锋。
萧凡在等待,等待朝廷最终的和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