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保民勋章与暗探(2/2)
“汉军刀锋所指,非为扩张,只为守护脚下土地与依附之民!”
“乌苏部既来,便是我大汉子民!”
“谷外水草丰美之地,可划为乌苏牧场!”
“汉军刀枪,亦为守护尔等家园而备!”
李信随即宣布接纳乌苏部归附,划拨牧场,并允诺在贸易、安全上给予与谷内军民同等的待遇。
同时,他提出了“互市+军事保护”的策略:乌苏部可继续经营牧业,用牲畜皮毛与汉军交易急需的铁器、盐茶;作为回报,汉军将为乌苏部提供武力保护,共同抵御外敌。
巴图尔感激涕零,率族人再次行礼,高呼“汉王万岁”。
乌苏部的归附,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浪花尚未平息,一股暗流却悄然涌动。
就在乌苏部安顿下来,开始搭建帐篷、圈围牧场的热闹景象中,一个身影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此人自称是随部落迁徙的牧民,名叫“阿木尔”,混在人群中帮忙干活,眼神却总是不经意地扫过谷口新建的防御工事、军营的布局,甚至试图接近新建的“汉冶铁坊”外围。
他的异常举动,很快被一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捕捉到了。
青蛇卫的暗哨,如同无形的蛛网,早已覆盖了卧龙谷内外。
负责此区域的小头目,正是那个曾在锦衣卫效力、被李信委以重任的燕九手下得力干将。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阿木尔”,发现此人虽然穿着牧民皮袍,手上却无常年劳作的厚茧,走路姿势也带着一丝军伍的痕迹。
更关键的是,他对部落的牧业活计显得相当生疏。
“保甲哨眼”的机制迅速启动。
与乌苏部相邻的汉民保长,接到青蛇卫的密令后,以“协助新邻居熟悉环境”为名,主动接近“阿木尔”,看似热情地询问其家乡风俗、牧业经验。
“阿木尔”的回答漏洞百出,甚至连基本的牧羊常识都答错了。
消息迅速汇总到燕九处。
燕九并未打草惊蛇,而是派人严密监视。
果然,夜深人静时,“阿木尔”避开族人,偷偷溜到一处僻静山崖下,取出藏在石缝中的纸笔,开始绘制什么。
借着月光,暗哨看清了他画的内容:正是卧龙谷的地形图和防御布局!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从怀中掏出一枚铜制令牌,上面刻着准噶尔的图腾!
青蛇卫立即行动。
数名黑衣人如鬼魅般从四面八方包围了“阿木尔”。
还未等他反应过来,一柄匕首已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准噶尔的狗!”
燕九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森冷。
“胆敢潜入我汉土刺探军情,找死!”
审讯在青蛇卫的秘密据点迅速展开。
面对铁证和燕九那冰冷如毒蛇般的眼神,“阿木尔”的心理防线很快崩溃。
他供认自己是准噶尔某贵族派出的探子,奉命混入可能投靠汉军的部落,伺机潜入卧龙谷,绘制防御图和刺探汉军新式火器的虚实。
他选择乌苏部,正是看准了其弱小和迁徙的时机。
“汉王,此獠如何处置?”
燕九将审讯结果和搜出的证物呈报李信。
李信看着那张粗糙却意图明显的草图,以及那枚象征着敌意的铜牌,眼神冷冽。
卧龙谷的根基正在夯实,乌苏部的归附带来了新的力量,但也引来了更阴险的窥探。
他沉声道:
“枭首示众!”
“将首级连同这铜牌、草图,悬挂于谷口警示牌上!”
“旁边刻字:犯我汉土,窥我机密者,此獠便是下场!”
他顿了顿,补充道:
“此事,暂不必惊扰乌苏部新附之民。”
“但需暗中加强对所有新来人员的甄别,不可再让敌探混入!”
“另外,传令各部:保民勋章的设立,已引起敌人注意。”
“我军越是强调保民,敌人越会从这方面下手。”
“务必提醒所有将士,保民之心不可变,但警惕之意不可松!”
次日清晨,当乌苏部的牧民们看到谷口那颗血淋淋的人头时,无不心惊胆战。
巴图尔更是脸色苍白,主动找到李信请罪:
“汉王!是我识人不明,让奸细混入部落!”
“请汉王降罪!”
李信摆手道:
“首领何罪之有?”
“敌人狡诈,专挑我军仁义之处下手。”
“此事反而证明,乌苏部归附之心真诚,否则岂会被敌人盯上?”
“不过此事也提醒我等,仁义与警惕并不冲突。”
“保民之心要有,防敌之备更不可少!”
巴图尔感激涕零,当即表示愿配合汉军彻查部落内部,绝不容任何奸细藏身。
这一连串的事件,让卧龙谷内外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保民勋章的光辉依然闪耀,但那颗悬挂在谷口的人头,也在无声地提醒着所有人:
这片土地上的和平,是用鲜血和警惕守护的。
李信站在军政府的高台上,望着远山如黛,心中既有欣慰,也有忧虑。
欣慰的是,“保家卫民”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乌苏部的归附更是证明了这条路的正确性。
忧虑的是,敌人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卧龙谷的门前,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加严峻。
但无论如何,这条路他会坚定地走下去。
因为只有真正做到保民,才能赢得民心;只有赢得民心,才能在这乱世中立足。
而那枚小小的保民勋章,将成为这个信念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