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磨刀霍霍(2/2)
“下一个!骑射!”
“目标!百步外草人!三箭连射!”
“中两箭者留!不中者滚回辅兵营!”
“驾!”
一名剽悍的畏兀儿骑手催动战马,飞驰而出。
他侧身在马背上,弓开满月,箭矢离弦。
“嗖!嗖!嗖!”
三支利箭几乎首尾相连,精准地钉在远处草人的胸口,箭羽兀自颤动。
“好!有点样子!下一个!”
李铁牛的脸上闪过一丝赞许,但说出的话依旧毫不留情。
他要的是能在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的精锐铁骑,而不是只能炫技的花架子。
格物天工城内,蒸汽的轰鸣昼夜不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枪械所、火炮所内,炉火通红,锤声叮当。
匠人们轮班工作,在蒸汽动力的锻锤和简易机床上,疯狂地赶制着各式武器。
王二双眼布满血丝,精神却异常亢奋。
他在枪械所内来回巡视,声音嘶哑地催促。
“快!再快一点!燧发枪的枪机部件!今天必须完成三百套!”
“‘五雷神机’的转轮,精度要保证!宁可慢一点,也不能出废品!大帅等着要!”
火炮所内,巨大的泥范已经冷却。
匠人们小心翼翼地撬开外模,露出了里面刚刚浇铸成型、还散发着灼热气息的炮管毛坯。
王希亲自守在一旁,指挥着匠人操作那台蒸汽镗床,开始对炮管内壁进行精细镗削。
刺耳的金属摩擦声让人头皮发麻。
王希却一眨不眨地盯着,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每一门“惊雷”重炮和新型野战炮,都是未来对抗清军的绝对关键。
“院正!新一批硝石、硫磺到了!”
有匠人高声禀报。
“好!立刻入库!火药坊三班倒!全力配制发射药!”
王希头也不回地命令道。
原料的充足供应,是持续生产的命脉。
兵曹的统计文书,每日都会准时送到李信的案头。
“截止六月初十,汉王军总兵力:主力野战四旅:龙骧旅四千五百人、骠骑旅三千六百人、神机旅四千二百人、磐石旅三千八百人,合计一万六千一百人。”
“直属部队:传讯营六百人、大帅亲卫营八百人、格物院护卫营五百人,合计一千九百人。”
“地方守备:各镇守府守备团八个,计九千六百人。各巡检司巡检营十二个,计七千二百人。合计一万六千八百人。”
“部族义从旅:一个,计三千六百人。”
“总计:三万八千四百人!”
“装备情况:燧发枪一万一千支。‘五雷神机’连发铳三百支。‘惊雷’重炮二十四门。新式野战炮三十六门。各类虎蹲炮、臼炮一百二十门。战马一万两千匹。铁甲、复合甲八千副。各类盾牌一万五千面。”
李信的手指轻轻敲击着这些数字,内心深邃。
三万八千余可战之兵。
一万余支火枪。
六十门重炮与野战炮。
这是卧龙谷倾尽全力打造出的钢铁洪流,是他未来与清廷决一死战的资本。
他走出帅帐,登上谷内最高的了望台。
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卧龙谷染成一片金红。
谷内,蒸汽的轰鸣、操练的号子、枪炮的试射声、战马的嘶鸣,交织成一曲雄浑磅礴的战歌。
谷外,新开辟的屯田阡陌纵横,新建的工坊烟囱林立,归附的部族营地炊烟袅袅。
“还不够。”
李信低声自语。
他的视线投向东方,穿透了千山万水,仿佛看到了北京城那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了清廷正在调动的八旗铁骑。
“康熙,你的大军,何时到来?”
“我汉王军已磨利了爪牙,备好了刀枪!”
“这河西走廊,便是你的葬身之地!”
话音刚落,一骑快马从谷口疾驰而入,速度快得只剩一道残影。
马上的骑士背上插着三根醒目的红色翎羽。
青蛇卫最高等级的急报!
“报——!”
骑士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声音急促。
“大帅!青蛇卫燕九大人急报!”
“清廷甘肃提督孙思克、宁夏总兵殷化行,已奉旨集结大军!”
“前锋已过凉州!兵力不下五万!目标直指我卧龙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