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齐鲁燃狼烟(2/2)
清廷震动,康熙连下三道圣旨,急调西北两万绿营精锐,回师山东平叛。
……
黑水城,汉王帅帐。
李信看着沙盘上,那枚代表着山东的黑色棋子,久久不语。
徐文良手持一份刚刚送到的情报,脸上带着一抹难以抑制的兴奋。
“汉王,天助我也。”
他将情报递了过去。
“秦承业一把火,烧得好啊。”
李信看完情报,缓缓吐出一口气。
帐内的气氛,因为这份来自千里之外的情报,而变得灼热。
“清廷从西北抽调两万绿营回援山东。”
徐文良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一道长长的弧线,从甘肃一直延伸到山东。
“这意味着,周培公在凉州、肃州一线的兵力,已是捉襟见肘。”
“东线清军主力被山东民变死死牵制,再也无法对我们形成压迫。”
他的手指,最终重重地点在了凉州城的位置上。
“汉王,东线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李信的视线也落在了凉州。
那里,是周大勇的龙骧军团,是陈武的神机军团,是汉军最锋利的矛头。
“你的计划呢?”
“双线并进,东西夹击。”
徐文良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我建议,命周大勇、陈武所部,于七月初,正式对凉州发起总攻。”
“此为东线。”
他的手指又移动到了沙盘的西南角,青海之地。
“同时,命贺连山的南镇军团,同期从青海出发,沿茶马古道,南下奇袭四川。”
“此为南线。”
“清廷的注意力,必然会被凉州的大战所吸引。贺连山这一路奇兵,便能出其不意,直插清廷腹心。”
“一旦拿下四川,则清廷西南震动,首尾不能相顾。届时,我大军便可长驱直入,大局定矣。”
李信听着徐文良的分析,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
南下四川,道路艰险,后勤补给更是天大的难题。
但一旦成功,收益也是巨大的。
“四川内部,可有接应?”
“臣已在安排。”
徐文良躬身道。
“燕九的青蛇卫,早已在四川布下暗子。我们只需派人联络即可。”
李信站起身,走到了帐门口。
帐外,是猎猎作响的汉王大旗。
他能感受到,整个军营中,那股压抑已久的战意,正在蠢蠢欲动。
是时候了。
“准奏。”
李信转过身。
“传令燕九,让他亲自挑选心腹,即刻潜入四川,联络当地反清乡勇。”
“告诉他们,汉王承诺,大军入川之日,便是川中百姓分田免税之时。”
“是!”
徐文良领命。
李信再次看向沙盘,他的手,按在了代表汉军的红色棋子上。
周培公,你的末日,到了。
……
四川,雅安。
一处偏僻的茶馆内。
燕九麾下的青蛇卫百户张谦,正在和一个身材魁梧的黑脸汉子对坐饮茶。
这汉子名叫罗子山,是雅安一带最大的乡勇首领,手下聚集了上千号敢打敢杀的汉子。
“汉王当真承诺,入川之后,分田免税?”
罗子山将茶碗重重地放在桌上,茶水溅出几滴。
张谦微微一笑。
“我家大王,一言九鼎。天下汉人,皆是兄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不是为了让我们自己当皇帝,是为了让天下的百姓,都能有地种,有饭吃。”
“说得好听。”
罗子山冷哼一声。
“当年吴三桂反清,也是这么说的,结果呢?”
“吴三桂是吴三桂,我家大王是汉王。”
张谦的神色变得严肃。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我汉家万世的罪人。我家大王起兵西北,是要为天下汉人,讨还一个公道。”
“罗首领,多余的话我不多说。你只需回答,这件事,你干,还是不干。”
罗子山沉默了。
他看着张谦,似乎想从这个年轻人的脸上,看出些什么。
良久,他端起茶碗,一饮而尽。
“干了!”
“这鸟日子,老子也过够了!”
他将茶碗倒扣在桌上。
“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张谦的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
“七月,贺连山将军的南镇军团,会从青海入川。”
“我需要你们做的,不是攻城拔寨,而是袭扰清廷的粮道,让他们变成瞎子、聋子。”
“等到贺将军大军一到,便是我们里应外合,拿下雅安之时。”
罗子山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好。”
“就这么定了。”
“你回去告诉汉王,我罗子山,还有我这上千号弟兄,等着他。”
张谦站起身,对着罗子山,深深一揖。
南下的道路,已经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