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异乡的同袍(1/2)
海风带着一股咸湿和陌生的植物气息,吹拂在新海港的码头上。
石敢当,现在已经是大洋洲远征军步兵第一营的代理营长了。他站在码头前沿,看着那艘缓缓靠港的蒸汽运输船,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的身边,站着几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一个个表情严肃,眼神里充满了警惕和一丝毫不掩饰的厌恶。
船舷上,密密麻麻地站满了穿着卡其色制服的士兵。他们身形普遍不高,但站得笔直,像一排排标枪。他们的脸上,是那种典型的倭人面孔。
“他娘的,还真是倭寇!”石敢当身边的一个连长低声骂了一句,“让这帮家伙来跟咱们并肩作战?司令到底是怎么想的?”
石敢当没有说话,只是握紧了腰间的佩刀。对于倭寇,他没有好感。他虽然没上过真正的抗倭战场,但从小听着评书里戚爷爷抗倭的故事长大,对这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矮子,骨子里就有一种仇恨。
现在,皇帝一纸命令,就把一千多个倭寇送到了他们身边,还美其名曰“忠勇营”。这让石敢当和手下的兄弟们都感到无比憋屈和不解。
运输船的舷梯搭上了码头。
一个身材高大的大华军官率先走了下来,他肩上扛着少校军衔。他身后,跟着一个同样穿着大华军官制服,但领章上是樱花标记的倭人军官。再往后,就是一队队沉默着走下船的倭国士兵。
他们背着和大华士兵一样的步枪,挎着一样的子弹带,但每个人的眼神都有些复杂。有好奇,有紧张,还有一种被压抑着的、不易察觉的倨傲。
走在队伍中的,就有那个曾经的萨摩藩武士之子,“甲-37”。他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大华名字——武田信。这是归化营的教官根据他祖上的某个名人给他起的,寓意着他能像那位战国名将一样,为新的主君开疆拓土。
武田信踏上大洋洲的土地,感受着脚下坚实的地面,心中五味杂陈。他离开了那个让他充满屈辱和仇恨的故乡,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是荣耀,还是死亡。
他抬头,看到了码头上那些大华士兵不善的目光。那种眼神,他很熟悉。在他的家乡,他们就是用这种眼神看那些“非人”的。而现在,他和他的同伴,成了被审视的一方。
“原地整队!”带队的大华少校用洪亮的声音命令道。
倭国士兵们立刻以惊人的速度,在码头上集结成一个整齐的方阵,动作快得像排练了无数遍。
石敢当身边的那个连长看得撇了撇嘴:“花架子倒是不错。”
大华少校走到石敢当面前,敬了个军礼:“大洋洲远征军步兵第一营代理营长石敢当同志,奉张煌司令命令,前来接收‘忠勇’营。我是东方军区派遣官,李毅少校。这是‘忠勇’营营长,山本一夫上尉。”
他身后的那个倭人军官也学着他的样子,向石敢当敬了一个有些生硬的军礼,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说道:“石营长,请多指教。”
石敢当回了个礼,目光在山本一夫脸上停留了片刻。这个山本一夫,眼神很亮,透着一股精明和野心。
“李少校,山本上尉,欢迎来到新海港。”石敢当按照程序说道,“你们的营地已经准备好了,请跟我来。”
他没有多余的废话,转身就带着这支特殊的队伍,向西边那座被高墙和哨塔环绕的独立兵营走去。一路上,码头和道路两旁的移民们都停下了手中的活,好奇又警惕地看着这群新来的倭国兵,窃窃私语。
“他们就是倭寇?”
“长得跟咱们也不一样啊,就是矮了点。”
“听说他们杀人不眨眼,司令让他们来干嘛?”
这些议论声,清晰地传到了武田信和他的同伴耳中。他们的头埋得更低了,握着步枪的手也不自觉地用力。
接下来的几天,忠勇营被严格限制在他们的独立兵营里,进行着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石敢当每天都会派人去“巡查”,名为巡查,实为监视。他发现,这群倭国兵的纪律性,甚至比他手下的一些老兵油子还要好。无论训练多么艰苦,无论伙食多么单调,他们没有一个人抱怨,只是沉默地执行着命令。
转机,发生在一个星期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