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我的小镇娃儿怎么了?(1/2)
香港,中环,大禹国际投资集团顶层会议室。
文云淑揉着眉心,面前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无数曲线和数据正无声地流淌,勾勒出全球资本市场的躁动与不安。
她和蒋启文,以及集团内顶级的经济学家、金融分析师们,已经连续多日高强度工作。
种种迹象表明,又一轮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风暴正在太平洋彼岸积聚着可怕的力量,山雨欲来风满楼。
“董事长,休息一下吧。”蒋启文递给她一杯参茶,低声道。
文云淑摇摇头,目光依旧紧锁屏幕:“启文,这次的风暴眼可能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我们必须提前布局,做好对冲……”她顿了顿,似乎想起什么,“对了,宇田结弦的任命正式下达了吧?”
“已经公告了,8月1日起,他正式担任环球国际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蒋启文确认道,“另外,按照你的指示,之前在日本操作时用的多个马甲,除了日本产业复兴银行和日本游艺株式会社这两个还有战略价值的,其余已经全部清理注销,痕迹抹得很干净。”
文云淑点了点头,刚想说什么,私人手机震动起来。她看了一眼,是文强。这个时间点……她心头莫名一紧,示意会议暂停,走到窗边接起电话。
几分钟后,她回到座位,脸色却有些心不在焉。蒋启文关切地问:“怎么了?家里有事?”
文云淑叹了口气,带着几分困惑和担忧:“是小镇娃……小强说,他好像……有点不对劲。”
………………
七月二十二日,东海之外,碧波万顷。“探索者号”游艇随着轻柔的海浪微微起伏。
肖镇戴着遮阳帽,坐在船舷边,手里握着鱼竿,眼神却有些放空,望着远处海天一色的地方,仿佛在神游太虚。
文强在一旁大呼小叫地跟一条上钩的海鱼搏斗,王铁柱则默默地准备着午餐食材,邱成和于明负责警戒和操船。
回到浦东大禹花园那栋静谧的别墅,肖镇径直走到书桌前,那里堆满了写满复杂数学符号的验算稿纸。
他拿起那支万宝龙钢笔,笔尖在纸上悬停了许久,却始终没有落下。
突然,他像是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猛地将笔和稿纸扔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他转过身,对着刚进门的文强,用一种近乎夸张的语气说道:“二哥,我他妈现在还有一个多月才满8周岁啊!
我急个毛线啊,做锤子个庞加莱猜想证明!不行,脑子乱得很,我去卧室睡一觉先!”
说完,也不等文强反应,他就踏着拖鞋,“噔噔噔”地上楼,“砰”地一声关上了卧室门。
楼下客厅里,文强、王铁柱、邱成、于明四人面面相觑,空气仿佛凝固了。
“那个……小镇子这是怎么了?”于明最先打破沉默,挠了挠头,“从来没见他这样过。”
王铁柱憨厚的脸上满是担忧:“是不是累着了?这几天看他算题算到很晚。”
邱成比较冷静:“可能是遇到难题,心烦吧。”
文强眨了眨眼,试探性地说道:“可能这个庞加莱猜想真的很难吧?我听小姑父说过,这东西好像特别厉害……”他一边说着,一边悄悄掏出手机,手指飞快地给远在香港的小姑妈文云淑发了条信息:“小姑妈,镇娃儿好像有点不对劲,刚才发脾气了,说不想证明什么猜想了,跑去睡觉了。”
电话那头的文云淑,本就因为金融市场的压力而神经紧绷,接到侄子的“小报告”,更是心急如焚。
她立刻拨通了肖正堂的电话,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哭腔:“正堂,你快去看看小镇娃儿,小强说他……他好像魔怔了!”
肖正堂此时正好在南京,按计划每半个月来这边的军事院校,为特种作战专业的学员们讲授战术课程。
接到妻子的电话,他立刻向学校请假,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上海浦东的别墅。
他风尘仆仆地推开别墅门,看到的场景却让他一愣——预想中儿子萎靡不振的景象并未出现。
肖镇正盘腿坐在客厅地毯上,面前摆着那台造型前卫的“外星人”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快得几乎出现了残影,键盘发出密集而清脆的噼啪声,如同骤雨打芭蕉。
肖正堂没有立刻打扰,他放缓脚步,走到文强身边,低声问:“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
“五天了,小姑父。”文强压低声音回答,“从那天睡醒起来,就跟换了个人似的,除了吃饭、睡觉、偶尔教铁柱哥他们学外语,就是抱着电脑猛打字。”
“他这是在……写什么?”肖正堂看着儿子专注甚至带着点亢奋的侧脸,心中的担忧并未完全消除,他怕这孩子是不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在发泄压力。
文强从自己的书包里翻出一张打印好的A4纸,递给肖正堂:“姑父,弟弟在写一本谍战小说。您看,这是他列的小说大纲。”
肖正堂接过那张纸,只见顶端写着标题:《隐秘而伟大》(暂定名)。
他坐下来,很仔细地阅读起来。大纲逻辑严密,情节跌宕起伏,描绘了一个名叫“余则成”的孤儿,如何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信念坚定、能力卓越的红色特工,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与敌人周旋。
然而,故事的结局却带着深深的遗憾与悲情,革命伴侣因战乱分隔海峡两岸,余生望穿秋水,不得团聚。
“这个余则成……也太悲情了啊。”肖正堂合上大纲,内心竟被这粗略的框架触动,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涌上喉头。
他甚至产生了一种冲动,想立刻上楼抢过儿子的电脑,先睹为快。但最终,他还是克制住了,只是无奈地笑了笑。
他走下楼,对围过来的文强几人解释道:“小镇娃儿没事,可能只是庞加莱猜想的验算暂时卡壳了,他想换换脑子,放松一下心情,沉淀沉淀。”
他看着几人依旧疑惑的眼神,进一步说明,“你们可能还不知道证明庞加莱猜想有多难。这么跟你们说吧,如果有人能独立证明它,直接就能拿下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兹奖。这奖,相当于科学界的诺贝尔奖,牛逼得很!”
文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小姑父,我好像有点明白了。镇娃子可能是觉得自己年龄太小,现在不适合发表这个课题?树大招风?”
“嗯,”肖正堂赞许地看了文强一眼,“很有这个可能。他是意识到自己现在的‘小’,反而成了一种束缚。”他心中暗叹,儿子的心智,远比他的年龄要成熟和复杂。
深夜,文云淑的电话再次追来,声音里带着哭腔,反复念叨:“正堂,我们的小镇娃儿到底怎么了?他是不是压力太大了?要不我们把他接回身边吧?”
肖正堂只好把自己的推测又说了一遍,尽力安抚妻子。
其实,他们这几个“臭皮匠”的确猜中了一部分。肖镇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他太小了,过早地站在世界数学之巅,未必是好事。
而且,所谓的“证明卡壳”更多是一场表演——庞加莱猜想,他上辈子早已征服过,一切尽在掌握。他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暂停”。
那么,肖镇最近到底在干嘛?从那天他突然“醒悟”,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即将满8岁的娃娃开始,他就刻意放缓了证明庞加莱猜想的“表演”步伐。
每天,他雷打不动地督促、辅导表哥文强的学业;清晨,会拉着王铁柱等几个安保人员,像个小老师一样,教他们学习英语和阿拉伯语的日常用语,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有备无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