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闲着无聊逛游东棉花胡同(1/2)
三月底的北京,春意渐浓,柳絮开始零星飘飞。
一个周六,肖镇接到了刘淑芬的电话,约了一帮在京城读书的老同学聚会。
除了远在上海交大的刘俊和二哥文强,当年关系最铁的一小撮人算是到齐了:人民大学经管系的叶娇、北京大学法律系的李糖、北大物理系的赵建国,还有同在清华经管学院的胡东来。
聚会地点定在了肖镇自家开的“山城洞子老火锅”。肖镇到的时候,包厢里已经热闹非凡。
一推门,叽叽喳喳的声浪就扑面而来。
“哎呀我们那军训教官,简直是个黑面神!”
“别提了,我们学校更狠,拉练走了三十公里,脚底板都磨出泡了!”
“一年没摸书本,回来恶补,头发都快掉光了!”
众人都在痛并快乐地诉说着大学第一年军训和疯狂补课的“悲惨”经历,只有肖镇这个因为年龄和“特殊贡献”免于军训的家伙,安静地坐在角落,笑眯眯地嗑着瓜子,像个置身事外的吃瓜群众。
他们用一学期猛追了一年课程,好不容易才勉强跟上肖镇大二的进度,结果这家伙已经物理本硕到手,现在又在攻化学的本硕,按照强基计划,大三转电子工程,大四攻数学,但他自己的小算盘是读完电子工程就直接去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物理和半导体工程的博士了——用他的话说,“国内找不到我想要的高水平导师,连黄老都不行。”
刘淑芬正拿着菜单张罗点菜:“毛肚要两份!黄喉、鸭肠、耗儿鱼都不能少……牛肉要嫩一点的……”
肖镇清了清嗓子,开口道:“那个,淑芬姐姐,我给你说一声!”
刘淑芬头也没抬,用重庆话回道:“小镇弟弟,你要说啥子嘛?快说,我点菜呢。”
肖镇笑眯眯地宣布:“这家火锅店是我家开的,今天我请客,大家随便造,管够管饱!”
包厢里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更大的笑声。
“哈哈哈……”叶娇第一个拍桌子笑起来,“淑芬,你在电话里还信誓旦旦说这家是北京最正宗的重庆火锅呢!搞了半天是镇娃子家的产业!”
刘淑芬脸一红,嗔怪地瞪了肖镇一眼:“我啷个晓得嘛!我就说味道这么巴适!肖镇弟弟,文阿姨怎么看上这小生意了?”
肖镇耸耸肩,一脸理所当然:“为了方便我想吃火锅的时候,随时有地方吃呗。我妈怕我馋。”
李糖刚好打完油碟回来,听到这句,插嘴道:“啧啧,我是看出来了,文阿姨是真将就你,宠你没边儿了!”
肖镇笑了笑,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那谁让我从小就自己一个人在家呢……”
旁边的赵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接口道:“那倒也是,有得必有失嘛!”
一顿火锅吃得热火朝天,啤酒就干了四箱。
肖镇算是见识了,不是所有东北大汉都酒量惊人,比如叶娇那位身高185的新男友李伟,就是个一杯倒的“菜鸡”,不过酒品倒是不错,喝多了就安安静静睡觉,不吵不闹。
反倒是叶娇、李糖和刘淑芬这三个女生,一人拼了十瓶“天山精酿”啤酒,面不改色心不跳。
这啤酒劲头堪比大乌苏,浓烈醇厚,很对俄罗斯和东欧人的口味,铁罐装出口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看着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肖镇悄悄起身去收银台把单买了。
回来又听大家吹了会儿牛,见叶娇那小身板(155)要搀扶醉醺醺的李伟(185)实在吃力,他便主动帮忙。
送其他人上了出租车后,肖镇和王铁柱一起,把叶娇和李伟送回了人大宿舍,甚至帮忙把李伟弄上床安顿好,才跟叶娇告别。
………………
清明节前,肖镇主导的新型光刻胶项目顺利完成实验室阶段。
他立刻通知了麦家辉来京,当面嘱咐了全球专利布局申请的各项细节。
接着,又让大禹半导体集团的林总带着核心工程师团队火速进京,由他亲自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封闭式技术培训,将新材料的特性和工艺要点倾囊相授。
与此同时,北斗原子钟项目的研发进度被他有意控制在20%左右。
他并不急于求成,更深层的目的是想借着这个国家级项目,为国家系统地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原子钟研发专才,磨刀不误砍柴工。
到了周末,肖镇严格遵守自己“非紧急项目不加班”的原则。
这个周末,在北大的赵建国和清华的胡东来结伴来到了他那座位于宫墙边的四合院。
“我滴个乖乖!小镇,这这这……”胡东来一进门就被震住了,看着将传统中式韵味与现代极简风格完美融合的室内设计,惊叹道,“没想到四合院还能改造成这样!我以为都是老气横秋的呢!”
肖镇引着两人上了视野极佳的露台,拿出他父亲从某位大首长家里弄到的母株大红袍,娴熟地冲泡起来。
“其实最开始想法挺简单的,就想把走廊用落地玻璃封起来,冬天串门不用挨冻。
后来改着改着,索性就大动干戈,彻底现代化了。”
赵建国站起来眺望,猛地吸了口气:“我靠!隔壁就是故宫?这视野绝了!”
“是啊。”肖镇点点头。
“这房子是真好啊!”赵建国语气里满是羡慕。
“建国,你家开煤矿的,又不是没钱买。跟你爸说说,在京里多置办点产业,保值增值没问题。
你以后要是留京发展,也有个落脚的地方不是?”肖镇建议道。
“你别说,我还真得劝我爸在北京买一套。不过像你家这样的四合院,不好买吧?”
“像肖镇家这种规格和位置的当然稀缺,”胡东来接话道,“不过其他的,找对门路还是能淘到的。
我宿舍一哥们他爸就是干这个的,专业的‘房虫子’,你要真有想法,我可以帮你牵个线。”
赵建国一听来了兴致:“那感情好!你们先聊着,我下楼给我爸打个电话说说这事。”说完就风风火火跑下去了。
露台上,肖镇给胡东来续上茶:“东来哥,在清华经管还跟得上吗?”
胡东来呷了一口茶,叹道:“还行,就是真跟你当初说的一样,卷得没边了!上了大学感觉比高中还累!”
“这可是清华。等建国打完电话你问他,北大一样卷。”肖镇笑道,“刘俊之前打电话也抱怨,说交大也卷得飞起。倒是在川大读的同学,说压力小很多。”
“那能比吗?咱们这帮人,哪个不是当初当地的状元、奥赛保送进来的?都是卷王中的卷王!”胡东来自嘲道,随即转移话题,“对了,中午吃啥?肚子有点饿了。”
“嘿,今天你们有口福了,”肖镇神秘一笑,“我姑父他爸从沈阳寄了点好东西过来,鹿肉,还有狍子肉。”
“鹿肉?还真没吃过这玩意儿!狍子肉也有?”胡东来来了兴趣。
“当然有,管够!”
这时赵建国一脸兴奋地回来了:“东来,麻烦跟你宿舍那哥们说一声,帮我寻摸个二进或者三进的院子,价钱不是问题!”
“要得哈,包在我身上。”胡东来满口答应,随即端起茶杯又品了一口,赞道:“这茶……味道不一般啊,回甘真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