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从菜园到战场(1/2)
暮色笼罩大屿山,大禹宇航实验生产基地内却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加工特有的气味,还夹杂着一丝石墨烯电池组刚完成充放电测试后的微弱臭氧味。
原本用于调试农用喷洒臂的工位上,此刻正静静地匍匐着四十八架造型硬朗、线条凌厉的钢铁巨蜂。
它们与之前温顺的“农用无人机”已是天壤之别。机身主体覆盖着哑光黑的复合装甲,棱角分明,有效减少了雷达反射面积。
核心动力——无刷石墨烯电池组,如同强劲的心脏,能为这具最大起飞重量接近1.5吨的躯体提供长达12小时的持续能量。
最引人注目的,是机身下方那模块化、标准化的武器挂架,透露着与“农用”二字截然不同的肃杀之气。
肖镇穿着沾了些许油污的深蓝色工装,正俯身在第一架完成总装的无人机旁,进行最后的线缆导通检查。
他的动作精准而迅速,眼神专注,仿佛眼前不是一件即将改变战场规则的杀器,而仅仅是他为了外公外婆能轻松些而改造的又一件“农具”。
只是那微微抿起的嘴角,透露着他内心对技术极致追求的兴奋。
“大公子,所有四十八架‘蓝天卫士一型’,四种型号各十二架,全部检测完毕,系统自检通过,可以打包装箱了。”生产线负责人拿着平板电脑,上面密密麻麻显示着每一架无人机的最终数据。
“嗯,”肖镇直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按计划,挂上白旗,送它们‘上路’。通知大禹海洋,滚装船务必准时抵达指定位置。”
“明白!这就安排!”
3月22日,清晨,某濒海演习区域外海。
海面薄雾初散,一艘悬挂着大禹海洋旗帜的大型滚装船,“开拓者号”,在蔚蓝的海面上显得格外突兀——它的主桅杆上,赫然飘荡着一面巨大的、迎风招展的白旗。
这颇具戏剧性甚至略带滑稽的一幕,让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的演习指挥部成员们面面相觑,随即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笑声。
“这个肖正堂!搞什么名堂!他是怕我们误击还是怎么着?”一位参谋笑着摇头。
“报告!接到大禹宇航集团正式通报,他们应肖军长要求,送达‘特殊农用技术验证平台’一批,请求在3号码头靠岸卸载。”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份措辞严谨、格式规范,并盖有大禹宇航集团鲜红公章的正式账单,通过加急航空邮件,精准地投递到了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的办公桌上。
当部长看到那串醒目的单价——“$8,640,000.00(USd)”——以及下方总计近九千万美元的初步结算金额时,他的手猛地一抖,差点把茶杯打翻。
“肖正堂!你个麻药大师!真敢开口啊!你这是要掏空老子的家底!”部长的咆哮声几乎掀翻了屋顶,走廊外的秘书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但很快,部长的怒火就被前线如同雪片般飞来的一份份急电和导演部措辞越来越严厉(实则是兴奋)的初步评估报告给硬生生压了下去。
演习区域内,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上演。
在划定的专属测试空域,四种型号的“蓝天卫士一型”轮流登场,在肖正堂亲自挑选的、由精锐士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测试小队以及大禹宇航派遣的技术团队协同操作下,向观摩台上那些身经百战却也不禁动容的各级首长和友军部队代表,展示了一场近乎颠覆性的“非对称打击”预演。
首先是挂载64联装小型高爆火箭巢的型号(代号“蜂群”)。
随着地面指令下达,三架“蜂群”在低空迅速展开,伴随着令人头皮发麻的“咻咻”破空声,密集的火箭弹拖着尾焰扑向模拟的敌方前沿支撑点。
瞬间,目标区域被连绵不断的爆炸火光和烟尘覆盖,导调系统无情地判定,该区域超过70%的预设工事和有生力量目标在首轮打击中即被“摧毁”。
紧接着是加装12管多管重型机枪的型号(代号“收割者”)。
它展示了令人瞠目的持续火力压制能力。
伴随着电机驱动下沉闷而连贯的“咚咚”声,一条炽热的金属弹幕如同死神的火鞭,以极高的射速扫过一片模拟的敌方进攻出发阵地。
弹着点密集均匀,打得假想敌根本无处藏身,有效地封锁了宽阔的正面。
而“暴雨梨花针”集束炸弹(代号“清道夫”)的首次实战测试,更是让所有观摩者脊背发凉。
一架无人机以优雅的平飞姿态掠过目标上空,投下数枚外形独特的炸弹。炸弹在预定高度解体,刹那间,成千上万枚预置破片和小型弹丸如同天女散花,又似真正的钢铁暴雨,均匀而致命地覆盖了足足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区域。
导调中心的屏幕上,该区域内代表步兵、轻型车辆的所有信号点,在几秒钟内由绿色迅速变为刺眼的红色,全部被标记为“瞬间丧失战斗力”。
“这……这要是落在没有充分防护的步兵集群或者后勤纵队里……”一位来自14军的观摩军官喃喃自语,下意识地擦了擦额头渗出的冷汗,“简直是屠杀……”
最令人震撼的压轴戏,来自于那架挂载着独特长杆式“钻地破甲弹”的无人机(代号“破城锥”)。
它充分利用了电动马达带来的低噪音优势和出色的低空机动性,如同一个幽灵,紧贴地面起伏,巧妙地规避了层层设置的模拟雷达网和防空火力圈。
最终,在众目睽睽之下,它如同发现了猎物的隼鹰,机身猛地拉起,旋即以一个近乎垂直的角度俯冲而下,在最后一刻才投下那枚修长的弹头。
弹头依靠惯性精准无比地钻进了模拟敌方核心地下指挥所的强化通风管道入口。
几秒钟令人窒息的寂静后,导调部根据内置传感器数据和毁伤模型模拟,冷静地宣布:该加固指挥所因关键设备被毁及内部可能引发的剧烈殉爆,指挥功能被完全瘫痪,内部人员“全员阵亡”。
整个观摩区陷入了一片死寂,落针可闻。只有远处无人机返航时轻微的电机嗡鸣和海风吹过观礼台篷布的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