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确诊绝症后,我成了旅行区顶流 > 第59章 新的邀约

第59章 新的邀约(2/2)

目录

这确实是一个无法拒绝的邀请,不仅是因为机会难得,更因为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他深吸了一口气,高原清冷的空气让他头脑格外清醒。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巴桑局长,姚导,感谢你们的信任和邀请。能参与这么有意义的项目,是我的荣幸。我愿意加入,一定尽全力配合好团队的工作!”

“太好了!”巴桑局长用力拍了拍林墨的肩膀,笑容满面,“我就知道林先生是深明大义的人!走走走,我们已经订好了地方,算是为你接风,也是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边吃边聊,也让你尝尝我们拉萨最正宗的美食!”

一行人离开了次仁的小店,次仁在门口用力地向林墨挥手,眼神里充满了祝福。

林墨回头对他笑了笑,比了个加油的手势。

巴桑局长安排的地方并非什么高档星级酒店,而是一家藏在老城区巷深处的、口碑极佳的传统藏餐馆。

包厢布置得极具藏族风情,色彩浓烈而温暖。

落座后,精美的藏式菜肴一道道端上:肥瘦相间、烤得外焦里嫩的藏香猪肋排,肉质紧实、汤汁醇厚的红焖牦牛蹄,香甜软糯的人参果八宝饭,以及热气腾腾、奶香四溢的酥油茶和酸甜开胃的牦牛酸奶。

席间,气氛融洽。巴桑局长热情地介绍着每一道菜的来历和特色,展现了藏族同胞的好客。

姚导的话不多,但偶尔几句关于摄影构图和光线运用的点评,都让林墨受益匪浅,感觉像是上了一堂大师课。

姚导再次提及林墨的视频,特别提到了他在云措村拍摄周雯医生出诊时的跟拍手法,以及捕捉格桑阿妈泪水的那个瞬间:“那种克制的、近乎旁观却又充满人文关怀的镜头语言,非常高级。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真实的力量,而不是刻意摆拍出来的感动。”

林墨虚心听着,也坦诚地交流了自己的一些拍摄心得,主要是关于如何与被拍摄对象建立信任,让他们在镜头前呈现最自然的状态。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巴桑局长因为有公务先行告辞,嘱咐姚导和林墨好好聊,安排周到。

饭后,姚导直接将林墨带到了他们剧组下榻的、位于布达拉宫附近的一家安静酒店。

在一间临时改造成的会议室里,姚导团队的核心成员——执行导演、资深摄像、编剧、后期指导等五六个人已经等候在那里。

姚导简单介绍了林墨,然后直接进入正题,开始讨论第二天的拍摄计划和整体构思。团队成员都是业内精英,思路活跃,提出了不少常规的拍摄方案,比如重点拍摄战士们的日常训练、巡逻执勤、学习生活等。

林墨认真听着,起初有些拘谨,但随着讨论深入,他也渐渐放开了。他结合自己长期直播形成的、对观众心理和即时反馈的敏锐感知,提出了几点想法:

“姚导,各位老师,我觉得除了记录战士们‘硬’的一面——训练、巡逻的艰苦,是不是可以更多关注他们‘软’的细节?比如,他们休息时会不会想念家人?有没有偷偷写日记?和一起戍边的战友之间,有没有特别感人的小故事?甚至他们和军犬、和驻地附近的小动物之间的互动?这些细节可能更贴近人心。”

他顿了顿,又说:“还有,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些对比?比如,极寒天气下站岗的艰辛,与换岗后喝到一碗热汤时那个满足表情的对比;年轻战士想家偷偷抹眼泪,与面对镜头时强装坚强的对比。这种反差,或许更能体现他们的不易和可爱。”

“另外,”林墨想起了云措村的经历,“我们或许还可以引入驻地周边老百姓的视角。战士们守护的不仅是国土,也是身后的万家灯火。当地藏族同胞是怎么看待这些解放军的?他们的评价,可能比任何旁白都更有力量。”

林墨的发言没有太多专业术语,却角度新颖,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一下子打开了大家的思路。

会议室里原本有些程式化的讨论氛围变得热烈起来。

编剧老师连连点头:“小林这个‘软细节’和‘群众视角’提得太好了!这能让片子立刻‘活’起来,避免成为单纯的事迹汇报!”

姚高义导演一直安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最后总结道:“看来我们这次真是请对专家了。林墨带来的这种来自民间、来自一线的鲜活视角,正是我们这部纪录片最需要的‘药引子’。好,就按这个方向调整!明天一早,出发去军区!”

会议结束,众人各自回房准备。

姚导送林墨到房间门口,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林墨,保持你这份敏锐和真诚。这次拍摄,我相信会因为你而变得不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