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委托(2/2)
“我父亲当时是战地邮差,负责传递信件和消息。他在清理牺牲战士的遗物时,发现这位赵东升同志,怀里紧紧抱着这本日记。而这枚刻着名字的弹壳,就揣在他上衣口袋里,贴着心口的位置。”
林墨戴上金仁浩准备好的白手套,屏住呼吸,极其小心地,如同对待易碎的珍宝般,轻轻翻开了那本日记。
纸张已经脆弱得仿佛一碰就会碎裂。第一页,是略显青涩却坚定的笔迹:
“1951年4月,随部队赴铁原。与震强约定,打完仗,一起回河北老家,种一片苹果树。”
再往后翻,大多是简短的战场记录,字迹时而工整,时而潦草,显然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写就:
“5月20日,敌军炮火猛烈,弹药紧缺。震强为掩护我,替我挡了一块弹片,左臂负伤。此恩必报。”
“5月25日,收到家里来信。娘说,家里的苹果花都开了,很美。嘱咐我在外要吃饱,多吃馒头,别惦记家里……”在这段文字旁边,信纸上沾染了几处深褐色的、不规则的水渍痕迹。
金仁浩在一旁轻声解释道:“我们请专家鉴定过这些痕迹,很可能是……泪痕。可能是在写家书,或者读家书的时候掉下的眼泪。”
【我的眼泪也止不住了……】
【“多吃馒头”……这么简单的话,现在听着这么想哭。】
【战友之情,刻骨铭心啊。】
【(翻译)和平来之不易,愿世界永无战争。】
直播间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弹幕被泪水淹没。林墨强忍着鼻尖的酸涩,继续往后翻。
日记的最后一页,夹着半张信纸,边缘呈焦黑色,显然是被炮弹碎片或火焰灼烧过,字迹残缺不全,但那份急切与思念却穿透纸背:
“娘,……别担心……我和震强……都好……一定……活着回去……给您……盖新房……”
落款日期,清晰地写着——1951年5月28日。
金仁浩红着眼眶补充道:“我父亲后来多方打听、查证了很多年。只模糊地知道,赵东升同志可能是河北邢台人。而刘震强同志,他可能……就在日记中断的第二天,5月29日那天,牺牲在了最前沿的阵地防御战里。至今,也没能找到他们确切的家人和故乡……”
林墨轻轻合上日记本,仿佛合上了一段尘封的、壮烈而悲怆的历史。他抬起头,将镜头对准自己,目光坚定而沉毅,对着直播间成千上万的观众,一字一句,郑重地承诺:
“朋友们,大家都看到了。这是一位父亲和一位儿子,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与嘱托。这一次,直播的目的不再仅仅是旅行。我想,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我想帮助赵东升同志和刘震强同志,完成他们未尽的约定——带他们的遗物回家,找到他们的亲人,让英魂归根,让思念落地。”
【支持墨哥!带英雄回家!】
【全网助力!一起帮墨哥找!】
【河北邢台的朋友们,动起来!】
【(翻译)这是伟大的事,愿正义与和平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