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模糊的线索(2/2)
“不好意思主播,我也是小时候听我爹提过几句,具体的他老人家现在年纪大了,也记不太清了……没听他提过刘震强这个人。”
之后,无论林墨如何追问,这个Id都如同石沉大海,再也没有回应。
【唉……空欢喜一场。】
【可能是同名吧,那个年代叫东升、震强的人很多。】
【没有提到刘震强,大概率不是同一个人了。】
【墨哥别灰心,我们再找找别的线索!】
直播间的期待如同被戳破的气球,迅速瘪了下去。弹幕里开始出现各种理性的分析和安慰的声音,但那份刚刚燃起的炽热希望,已然蒙上了一层阴影。
林墨握着相机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指节有些泛白。他转过头,对一直默默站在身旁、眼神同样从期盼变为失落的金仁浩说:
“金老先生,我们不能只依赖网络这一条线。我们先回去,继续查资料,说不定能从您父亲留下的其他东西里,或者官方档案里找到更多线索。”
接下来的两天,林墨暂停了轻松愉快的旅行直播,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跨越时空的寻亲任务中。
他一方面跟着金仁浩,在老人那间堆满资料的小屋里,一页页仔细翻找其父亲金基范生前留下的零散笔记、信件,希望能找到哪怕一丝关于赵东升籍贯更详细的记录,但收获甚微。
另一方面,他通过金仁浩的关系,联系了韩国退役军人协会,郑重请求协助查询1951年铁原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俘或牺牲人员的相关登记档案。
协会方面给予了配合,然而在尘封的档案库里,关于“赵东升”的记录只有薄薄的两页纸:籍贯一栏,只模糊地标注着“河北邢台”,牺牲时间写着“1951年5月下旬”,既没有具体到县、乡、村,也没有任何关于直系亲属的姓名和信息。
“那个年代的记录条件非常有限,很多战士的信息在战火中遗失,或者登记得极为简略,能找到姓名的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协会工作人员无奈的话语,让林墨的心情愈发沉重。
更棘手的情况接踵而至。几天后,或许是林墨的直播影响力持续发酵,又陆续有三位观众留言,声称自家的长辈也叫“赵东升”,并参与了抗美援朝。
其中一位甚至发来了一张泛黄的旧照片。林墨和金仁浩激动地比对,却发现照片中的人眉骨处有一颗明显的黑痣,这与日记中赵东升自己记录的“5月20日被弹片划伤左额”(应是无痣或伤痕覆盖)的情况明显不符。
另一位则坚称自己的爷爷牺牲在汉江战役,时间与铁原阻击战的关键节点对不上。
这几条看似希望,实则为干扰的线索,让寻亲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直播间的“牵挂”、“焦急”情绪值虽然在缓慢上涨,但弹幕中也混杂了越来越多“心疼墨哥”、“太难了”、“年代太久远了,会不会真的找不到了”的担忧与气馁的声音。
秋意渐深,铁原的风带着凉意。摆在林墨面前的,仿佛是一团浓得化不开的迷雾,那朵水泥块上的苹果花,与日记里回家的约定,似乎变得愈发遥远。
然而,看着金仁浩老人那依旧充满期盼却难掩疲惫的眼神,林墨知道,他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