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小偷(2/2)
“没事,备用零钱不多,主要是提醒大家——在人多的街头,一定要看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尤其是被陌生人搭讪时,多留个心眼。”对着镜头,他无奈地笑了笑:
“算了,”林墨站起身,将花环随意地挂在背包带上,白色的茉莉与金色的金盏花在浑浊的空气中顽强地散发着香气,形成一种奇异的反差,“破财免灾,而且这花挺香的。我们继续走吧,不能让这个小插曲影响了探索的心情。”
他调整了一下呼吸,重新举起相机,准备继续向乔林基街进发。
然而,他并没有注意到,在刚才小男孩消失的那个狭窄巷口,有几双幼小、同样脏兮兮的眼睛,正小心翼翼地窥视着他。
那个卖花的小男孩跑回巷子深处,正被几个年纪稍大的孩子跟着,激动地比划着,手里紧紧攥着林墨给的那些卢比。
林墨踏入乔林基街时,仿佛掉进了一本泛黄的殖民时期画册。
脚下的石板路被百年行人磨得发亮,缝隙里还嵌着干枯的花瓣;两侧的建筑多是红砖墙配白色雕花窗棂,部分墙面爬着翠绿的藤蔓,窗台上摆着陶制花盆,里面种着开得正艳的三角梅。
街道不长,却藏着数十家旧书店——有的门口堆着比人还高的古籍,书脊上的烫金字体已经褪色;有的挂着“1915年创立”的木牌,推开门时“叮铃”的风铃响,混着旧书特有的油墨香扑面而来。
书店之间穿插着手工艺品摊,摊主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拿着铜丝弯折成大象、孔雀的造型,旁边的玻璃罐里装着五颜六色的手绘石头,标价用粉笔写在木板上,歪歪扭扭却透着朴实。
“家人们,这就是乔林基街,德里最有‘旧时光感’的地方,”林墨转动镜头,扫过一家正在晒明信片的书店,
“你们看那些明信片,有的是1930年代的恒河风景,有的是殖民时期的德里街景,老板说很多都是孤品。”空气中除了旧书味,还飘着远处甜品摊的奶香味、小吃摊的咖喱香,偶尔传来摊主用印地语吆喝的声音,所有感官都被这鲜活的烟火气填满。
弹幕里满是对复古氛围的赞叹:
【这街也太有感觉了!像电影里的场景!】
【旧书店好想去逛!感觉能淘到宝贝!】
【空气中都是故事感!墨哥多拍点明信片!】
【那个铜制大象好可爱!多少钱啊?】
逛了几家旧书店后,林墨被街角一家挤满人的甜品摊吸引——摊前的玻璃柜里摆着各种印度传统甜品,有裹着糖霜的“Jalebi”(糖耳朵)、泡在粉色糖浆里的“Rasgul”(奶酪球),还有堆成小山的“GubJaun”(印度汤圆),金黄油亮的汤圆泡在琥珀色的糖浆里,表面还泛着油光,看起来格外诱人。
“老板,来一份汤圆!”林墨指着玻璃柜,之前在攻略上看到,这是印度最经典的甜品之一,据说“不吃印度汤圆,等于没吃印度甜品”。
老板笑着用小碟子盛了三颗汤圆,还淋了两大勺糖浆,递到他手里:“先生,刚出锅的,甜一点才好吃!”
林墨拿起一颗汤圆,咬下小口——外皮是松软的奶酪质地,一咬就爆开浓稠的糖浆,甜腻的味道瞬间在嘴里炸开,像吞了一口融化的冰糖,连喉咙都被甜得发黏。
他赶紧咽下去,想说话却发现舌头像被糖浆粘住,只能皱着眉摆手,示意“太甜了”。老板和周围的食客都笑了,旁边一位印度大妈递来一杯冰茶:“配着茶吃才行!”
林墨接过茶,猛灌了两口,才缓过劲来,对着镜头吐槽:“家人们!这印度汤圆也太甜了!感觉一颗就含了半罐糖,甜到说不出话!建议能吃甜的也谨慎尝试!”
他又咬了一口,配着冰茶,才勉强品出奶酪的奶香,弹幕里满是看热闹的笑声:
【哈哈哈哈墨哥的表情!太真实了!】
【我之前吃也是!甜到齁!喝了三杯水!】
【印度甜品的甜度真的天花板!】
【大妈好贴心!还递茶解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