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大妈,这网速是慢,就像咱家孩子,总不听话(1/2)
###
电话那头,市委办李副主任的声音带着三分调侃七分意味深长,像一根烧红的铁钎,精准地烫在孙海的神经上。
“海底捞?老李,你……你听谁说的?”孙海的舌头有点打结,后背的冷汗瞬间就浸湿了衬衫。他握着电话,感觉那不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是一块滚烫的山芋。
“谁说?电信的王总亲自打给我,都快把你们信访局夸成一朵花了!说你们新来的林副局长,工作做到家,服务暖人心,为了一个军属老大娘的网线问题,亲自登门,不解决不罢休。人家王总感慨啊,说要是政府部门都有这种服务意识,哪还有什么干群矛盾?”李主任在那头轻笑一声,“老孙,你这可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市长要是问起来,我该怎么汇报?是说你孙局长领导有方,还是说你们信访局藏龙卧虎啊?”
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小锤子,不轻不重地敲在孙海的心坎上。
他能怎么说?
说那个姓林的年轻人是个愣头青,自己把最难缠的案子甩给他,本想看他笑话,结果他用一种自己完全看不懂的方式,胡闹一般地把事情解决了?
说自己一下午都在办公室里等着看好戏,结果人家不仅毫发无损,还顺手捅到了市委办?
“咳咳,老李,你这说笑了。”孙海清了清嗓子,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声音里挤出几分官场老手特有的沉稳和谦虚,“这都是我们分内的工作嘛。小林同志年轻,有干劲,思想觉悟高,我这个当领导的,就是要支持年轻人放手去干嘛!对,放手去干,压压担子,才能快速成长。这不,效果就出来了吗?哈哈,哈哈……”
孙海的干笑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电话那头的李主任“哦”了一声,拉长了音调,显然是人精中的人精,听出了这笑声里的心虚。“行,那我明白了。回头市长问起,我就说这是你孙局长创新工作方法,大胆启用新人,取得的显着成效。老孙,恭喜啊,你们信访局这是要出典型了。”
“不敢当,不敢当,都是夏市长领导得好……”
孙海又客套了几句,直到对方挂了电话,他才像被抽掉了骨头一样,颓然地靠在老板椅上。办公室里只剩下他粗重的喘息声。
他呆坐了许久,脑子里乱成一团浆糊。
他想不通。
那个叫张翠花的“疯婆子”,是信访局挂了号的滚刀肉,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多少年的老信访,嘴皮子磨破了,协调会开烂了,她依旧雷打不动地天天来闹。怎么到了林默手里,一个下午,就解决了?
还解决了这么个惊天动地的结果?
孙海站起身,在自己不大的办公室里烦躁地踱步。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那个已经离开的背影消失的方向,眼神复杂。
他想起了林默下午接待张翠花时的样子。所有人都如临大敌,唯独他,平静地坐在那儿,问了一句关于刺绣的蠢话。然后,他又说了一堆更蠢的话,承诺要亲自上门。
当时自己觉得他不是傻,就是疯了。
可现在看来,疯了的是自己。
那个年轻人,从头到尾,脸上都挂着那种人畜无害的微笑。他接过自己甩过去的“死亡卷宗”时,是这种笑。他面对张翠花撒泼打滚时,是这种笑。他答应亲自上门时,还是这种笑。
那笑容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孙海忽然感到一阵寒意。他本以为林默是夏清月派来镀金的羊羔,现在才发现,这可能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他那些看似不合规矩、不讲章法的“胡闹”,就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总走些野路子,可偏偏,他总能第一个到达目的地。
就像那句被李主任转述过来的话,什么“服务意识赶上海底捞”,这简直是把他们信访局架在火上烤!以后老百姓都按这个标准来要求,他这个局长还干不干了?
孙海越想越心惊,越想越憋屈。自己辛辛苦苦在信访岗位上熬了半辈子,总结出无数条条框框,自以为深谙与群众打交道的“中庸之道”,结果被一个二十六岁的毛头小子,用一根网线,一碗面条,给颠覆得彻彻底底。
这感觉,比被人指着鼻子骂无能,还要难受。
……
第二天一早,信访局办公室的气氛就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古怪。
胖子刘建军破天荒地没有踩着点到,而是提前了十分钟。他没像往常一样瘫在躺椅上,而是拿着抹布,把自己那张桌子擦得锃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