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精心喂养始驯化(2/2)
“熬”,便是磨其野性,建其依赖。按照计划,等雏鸟再长大一些,羽毛渐丰,能够站立和短距离扑腾时,真正的“熬鹰”就要开始了。那将是一段对人和鹰都极其残酷的考验。需要昼夜不息地守在鹰的身边,不让它安心睡觉,用极度的疲惫消磨它的警惕与反抗意识,同时由固定的驯鹰人(冷志军)亲自喂食,让它将食物与驯鹰人紧密联系起来,逐渐建立起唯一的依赖和信任。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日甚至更久,是对驯鹰人意志力的极大挑战。
“驯”,则是练其技能,固其服从。包括“叫远”(听从召唤飞回)、“认饵”(识别并抓捕驯鹰人抛出的假饵)、以及最终的野外实战狩猎。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人与鹰之间的默契,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中慢慢培养。
眼下,还处于最基础的“养”的阶段。冷志军虽然不直接负责喂食,但他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安静地坐在柳条筐旁边,让雏鸟熟悉他的存在和他的气味。他会用低沉平稳的声音和它“说话”,偶尔会极其轻柔地用指尖抚摸它背部的绒羽。一开始,雏鸟对他的靠近十分警惕,甚至会炸起绒羽做出威胁姿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它意识到这个“大家伙”并无恶意,甚至常常和喂食的乌娜吉一同出现后,它的警惕心渐渐放松,甚至有时会在冷志军靠近时,发出表示讨食的细微叫声。
这种缓慢而积极的进展,让冷志军和乌娜吉都感到欣慰。
小家伙长得很快,几乎一天一个样。洁白的绒羽逐渐褪去,开始长出更加硬挺、闪烁着丝缎般光泽的白色正羽,尤其是翅膀和尾羽的生长速度惊人。它的食量也越来越大,乌娜吉需要准备更多的肉食。它的眼神不再是初时的懵懂惊慌,开始流露出鹰类特有的锐利与好奇,偶尔会尝试着在柳条筐里扑腾它那日益有力的翅膀,发出“噗噗”的声响。
冷志军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白羽”。名字简单直接,却正符合它那一身如雪般洁白的羽毛。
狩猎队的其他成员,也对这个新成员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巴雅尔每次来,都会远远地看上一会儿,咧着嘴笑;林志明则负责帮忙去抓更多新鲜的野兔和小鸟,保证“白羽”的食物供应;连赵老蔫都会时不时过来,看看“白羽”的成长情况,捻着胡子点评几句:“嗯,眼神亮,骨架好,是块好材料!”
“白羽”的存在,仿佛给狩猎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队员们训练、出猎时,谈论的话题总离不开它。
“等白羽长大了,往天上一放,啥狍子野鹿还能跑得了?”
“到时候打围,让它先上去惊扰,咱们在下边埋伏,那才叫痛快!”
“听说好的海东青,连狼都敢抓!”
希望,随着“白羽”一天天的成长,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不久的将来,猎鹰翱翔于天际,与地上的猎犬、猎人完美配合,在这片广袤的山林中,书写新的、更加辉煌的狩猎传奇。
当然,冷志军头脑十分清醒。他知道,距离那一天还非常遥远。“白羽”现在还只是一只需要精心呵护的雏鸟,未来的“熬鹰”和训练,才是真正的难关。但他有信心,也有足够的耐心。为了这个天空中的伙伴,为了狩猎队更强大的未来,他愿意付出所有的心血。
夜深人静时,冷志军常常会独自坐在“白羽”的柳条筐边,就着油灯微弱的光芒,看着小家伙安睡的憨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本古老的《鹰经》。窗外是北方沉寂的冬夜,屋里是温暖的炉火和均匀的呼吸声。一种不同于猎杀成功后的、更加深沉而绵长的满足感,在他心中静静流淌。
猎人的道路,不止于地面的征伐,如今,更延伸向了那片无垠的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