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发展异世界(2/2)
而华国也为异世界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现在只是因为能力有限,所以还没在异世界铺开,一旦等到华国有足够的能力,便可以将相应的发展计划全面铺开,到时候异世界不管是生产力还是财富增长速度,都可以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而华国之所以要为异世界制定一系列发展计划,不单单是为了在异世界站稳脚跟,收拢人心,更重要的是,华国需要让异世界成为一个重要的市场。
尽管说直接将异世界变成一个类似殖民地一样的存在,同样可以为华国提供市场,但是想要满足一个现代化工业国家,消费市场也不是说什么地方都可以的。
如果这个地区没有相应的工业能力和财富生产速度,那么其就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工业国家的市场。
像蓝星为什么在二战之后殖民地这套体系无法继续维持了呢?
一方面是因为殖民地国家,因为二战实力大损无力继续维持,同时当时世界强国也开始主动瓦解殖民地体系。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殖民地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工业国家的需求了。
工业国家占据殖民地,是为了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并倾销自己本国生产的商品。
问题是,工业国家在占据一块地区之后,往往不会用心发展,这导致殖民地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局面。
这样子的殖民地虽然有利于进行原材料掠夺,但是却无力消化工业国家的大量工业品。
因为你想要让殖民地消化工业品,至少也要让人家有钱,可以买得起你的产品才可以呀。
打一个比方,某一个国家拥有一大片殖民地,这片殖民地的人愚昧落后,几乎处于完全的农耕社会。
那么,工业国家殖民这片土地之后,可以通过高效的方式,快速掠夺大量的原材料。
然后工业国家可以通过廉价的原材料生产出廉价的工业产品,可问题是,当原材料变为工业产品之后,其价格必然会增加,到时候这些工业产品重新流回殖民地,却会发现根本卖不出去。
就好像你要一个几乎完全处于农耕社会的地区,掏钱买你的汽车电视。
有几个人可以花得起钱买汽车电视呢?
大量工业产品卖不出去,自然会导致滞销的这种情况。
二战之后,蓝星的殖民地体系之所以无法继续维持,就是因为工业国家和殖民地之间的贫富差距急剧拉大。
如果继续维持殖民地,不但无法消化国家产出的工业产,同时还会因为维持殖民地而付出大量的代价,属于入不敷出。
华国如果想要将异世界变成一片可以承受自己工业产品销售的地区,就不能让异世界过于贫困。
目前的异世界可以说完全是一个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好像目前珈兰帝国的绝大多数农民,唯一需要进行购买的商品,基本上就是盐。
因为在珈兰帝国,盐铁贸易被官方垄断,农民需要花钱买盐,可是其他部分,比如说粮食,布匹基本上不在农民的日常消费清单当中。
这样一个堪称落后的地区,根本无力消化华国目前所拥有的工业产出。
就算华国把自行车,三轮车这样子的工业产品拉到异世界来,又有多少人能买得起呢?
所以华国需要的异世界,不是一个极度贫困的,而是有一定财富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