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琉璃盏碎惊夜宴,巧舌剑挑伪贤良(2/2)
沈微婉躬身行了一礼,语气恭敬:“祖母言重了。孙女儿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不想让侯府因为某些人的贪心而毁于一旦。”
永宁侯也走上前,看着沈微婉,眼神里带着几分愧疚和欣慰:“婉儿,以前是父亲忽略了你,让你受了不少委屈。以后,父亲不会再让任何人欺负你了。”
沈微婉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一副感动的样子:“父亲言重了。只要侯府能平平安安,孙女儿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就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一个太监的声音传了进来:“陛下有旨,宣永宁侯府嫡女沈微婉即刻进宫!”
众人都是一愣,没想到陛下会在这个时候宣沈微婉进宫。永宁侯忙上前接旨,心中却有些忐忑——陛下这个时候宣婉儿进宫,是为了贡品的事,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沈微婉却并不慌张,她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对永宁侯和老夫人说:“父亲,祖母,孙女儿去去就回。”
老夫人点了点头,叮嘱道:“路上小心,到了宫里,一定要谨言慎行,不可失了侯府的体面。”
沈微婉应了声“是”,跟着太监走出了侯府。坐在马车上,她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她知道,陛下宣她进宫,肯定不是为了贡品的事,而是为了前几日她呈上去的那本关于改良水稻的奏折。
果然,到了宫里,沈微婉被直接带到了御书房。陛下正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一本奏折,见她进来,便笑着说:“沈爱卿,你呈上来的那本关于改良水稻的奏折,朕看了,写得很好。你提出的那些方法,若是真能实现,定能解决我大胤的粮食问题。”
沈微婉躬身行了一礼,语气恭敬:“陛下过奖了。臣女只是根据在庄子上的所见所闻,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还望陛下不要见笑。”
“你太过谦虚了。”陛下放下奏折,看着沈微婉,眼神里带着几分赞赏,“朕听说,你在庄子上的时候,就亲自带领百姓种庄稼,还发明了一些新的农具?”
“回陛下,臣女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沈微婉说,“臣女觉得,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让百姓吃饱穿暖,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陛下点了点头,赞同道:“你说得很对。朕一直想找一个能为百姓办实事的人,如今看来,你倒是个合适的人选。朕决定,封你为‘惠民县主’,赐你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另外,再赏你一座庄子,让你继续研究改良水稻的方法。”
沈微婉心中一喜,连忙躬身谢恩:“臣女谢陛下隆恩!臣女定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定会尽心尽力为百姓办实事!”
“好!好!”陛下笑着说,“你有这份心就好。朕还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去办。近日,江南一带发生了水灾,百姓流离失所,朕想派你去江南赈灾,你愿意去吗?”
沈微婉毫不犹豫地说:“臣女愿意!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解难,是臣女的荣幸!”
陛下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好!朕就知道你不会让朕失望。你明日就可以启程,朕会派一些官员和士兵跟着你,协助你赈灾。”
“臣女遵旨!”
从御书房出来,沈微婉的心情格外舒畅。她不仅得到了陛下的赏识,还被封为了县主,更重要的是,她有了机会去江南赈灾,这不仅能让她积累更多的声望,还能让她结识更多的有识之士。
回到侯府,沈微婉把陛下封她为县主,并派她去江南赈灾的事告诉了永宁侯和老夫人。两人都是又惊又喜,连忙吩咐下人准备庆功宴。
沈微婉却笑着说:“父亲,祖母,庆功宴就不必了。明日我就要启程去江南赈灾,时间紧迫,还是先准备赈灾的事宜吧。”
永宁侯和老夫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欣慰。他们知道,沈微婉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娇生惯养的嫡小姐了,她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抱负的女子。
接下来的几天,沈微婉忙着准备赈灾的事宜。她不仅从侯府拿出了一部分钱财和粮食,还联系了京城的一些富商,让他们捐钱捐物。在她的努力下,很快就筹集到了大量的钱财和粮食。
出发那天,永宁侯和老夫人亲自到城门口送她。看着沈微婉坐在马车上,带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离开,永宁侯感慨地说:“婉儿长大了,真是侯府的福气啊。”
老夫人点了点头,说:“是啊,有婉儿在,咱们侯府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沈微婉坐在马车上,回头看了一眼京城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坚定的笑容。她知道,江南之行一定会充满挑战,但她有信心,她一定能顺利完成陛下交给她的任务,为百姓谋福祉,也为自己的未来铺平道路。
马车缓缓驶离了京城,朝着江南的方向而去。沈微婉靠在车厢上,闭上眼睛,开始思考江南赈灾的计划。她知道,这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属于她的辉煌人生。
一路南下,沈微婉看到了许多因水灾而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有的甚至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看到这一幕,沈微婉的心中更加坚定了赈灾的决心。
到达江南后,沈微婉立刻召开了赈灾会议,与当地的官员一起商讨赈灾的方案。她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方法,让百姓们通过修建堤坝、疏通河道等工作来换取粮食和钱财,这样不仅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还能为江南的水利建设做出贡献。
当地的官员们对沈微婉的这个方法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她的工作。在沈微婉的带领下,江南的赈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百姓们有了饭吃,有了活干,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就在沈微婉忙着赈灾的时候,一些当地的贪官污吏却开始从中作梗。他们不仅克扣赈灾的粮食和钱财,还故意拖延工程的进度,想要从中谋取私利。
沈微婉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她知道,若是不惩治这些贪官污吏,赈灾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百姓们也无法真正得到实惠。于是,她决定亲自调查此事,将这些贪官污吏绳之以法。
经过几天的调查,沈微婉终于掌握了这些贪官污吏的罪证。她将这些罪证整理好,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城,交给了陛下。陛下看了之后,非常愤怒,立刻下旨,将这些贪官污吏革职查办,并派了新的官员来江南协助沈微婉赈灾。
解决了贪官污吏的问题后,江南的赈灾工作进展得更加顺利了。在沈微婉的努力下,堤坝很快就修建好了,河道也疏通了,百姓们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重建家园。
几个月后,江南的灾情终于得到了缓解。百姓们为了感谢沈微婉的帮助,纷纷给她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沈微婉看着这些锦旗和感谢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真正地为百姓做了实事。
就在沈微婉准备启程回京城的时候,陛下却派人传来了圣旨,让她继续留在江南,负责江南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恢复工作。沈微婉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她知道,江南是大胤的粮仓,只有让江南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恢复起来,大胤才能真正地稳定发展。
在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