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玉盏翻波惊宴座,锦心破局戏群僚(1/2)
《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
暮春时节的定安侯府,檐角铜铃在暖风里摇出细碎的清响,恰似沈清辞此刻眼底藏不住的笑意。她倚在沁芳榭的雕栏边,指尖漫不经心地拨弄着盏中浮起的碧螺春茶叶,听着身后侍女晚晴压低了声音回话,嘴角的弧度愈发明显。
“姑娘,都按您的吩咐安排妥当了。城西那处布庄的掌柜,今早一开门就收到了‘意外之喜’,此刻怕是正拿着那叠账本,在京兆尹府衙门口徘徊呢。”晚晴说着,忍不住偷偷抬眼瞧了瞧自家姑娘的神色,见她面上波澜不惊,只眼底闪着狡黠的光,便知这场好戏才刚拉开帷幕。
沈清辞轻笑一声,将茶盏递还到晚晴手中,指尖在雕栏的缠枝莲纹上轻轻一点:“徘徊就好,要的就是这份‘左右为难’。等他想通了,自然知道该往哪儿走。”她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着管家张福略显慌张的嗓音:“姑娘!姑娘!宫里来人了,说皇后娘娘请您即刻入宫,赴晚间的赏花宴呢!”
张福气喘吁吁地跑到近前,手里捧着一方明黄色的锦缎圣旨,额角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沈清辞挑了挑眉,心中暗忖:这赏花宴来得倒是巧,怕是有人等不及,要在宫里给她设个局了。她面上却丝毫不显,从容地接过圣旨,故作惊讶地轻呼一声:“哟,皇后娘娘竟如此体恤,这般时节召我入宫赏花,倒是省了我去御花园外扒着墙头看的功夫。”
晚晴在一旁听了,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又赶紧捂住嘴,装作严肃的样子。张福却没心思琢磨姑娘的玩笑话,只急着催促:“姑娘,宫里的公公还在正厅等着呢,您快些梳洗更衣吧,别误了时辰。”
“急什么?”沈清辞抬手理了理裙摆,慢悠悠地起身,“皇后娘娘的赏花宴,自然要打扮得雅致些,总不能让旁人瞧了去,说我们定安侯府的姑娘不懂规矩。”她说着,转身往闺房走去,脚步轻快,像极了要去赴一场热闹盛会的少女,全然没有将即将到来的风波放在心上。
回到闺房,晚晴早已备好了几套华美的衣裙,摆在妆台前任她挑选。沈清辞扫了一眼,目光落在了一件月白色的襦裙上。那裙子领口绣着几枝淡紫色的丁香花,裙摆处用银线绣出流云纹样,走动间仿佛有月华流动,清雅又不失灵动。
“就这件吧。”沈清辞指了指那件月白襦裙,“太过张扬,反倒显得刻意。这般素雅,正好衬得那些争奇斗艳的花儿,愈发俗气。”晚晴笑着应了,上前为她更衣梳妆。
不多时,沈清辞便梳妆妥当。她没有梳复杂的发髻,只将长发松松地挽成一个垂挂髻,簪上一支白玉簪,耳坠是两颗圆润的珍珠,简单又大方。镜中的少女,眉眼弯弯,肌肤白皙,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既有大家闺秀的温婉,又透着几分灵动狡黠,让人一眼望去,便觉得心生欢喜。
“姑娘这般模样,怕是要让宫里的那些贵女们都黯然失色了。”晚晴看着镜中的沈清辞,忍不住赞叹道。
沈清辞对着镜子眨了眨眼,笑道:“失不失色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今日这赏花宴,可得好好‘赏’,别辜负了皇后娘娘的一片‘苦心’。”她说着,提起裙摆,转身往外走去。
刚走到正厅,就见一位身着绯色官服的太监正端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一个茶盏,神色倨傲。见沈清辞进来,他才慢悠悠地放下茶盏,站起身,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沈姑娘,咱家奉皇后娘娘之命,请您即刻入宫。时辰不早了,咱们该启程了。”
沈清辞微微颔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有劳公公久等了。只是不知,今日这赏花宴,除了我,还有哪些人受邀?”
那太监眼底闪过一丝诧异,似乎没想到她会问这个问题,但还是随口答道:“还能有谁?无非是些王公贵族家的千金小姐,还有几位皇子殿下也会到场。沈姑娘是定安侯府的掌上明珠,今日可得好好表现,别让皇后娘娘失望才是。”
沈清辞心中了然,果然,这场赏花宴,说是赏花,实则是一场别有用心的“鸿门宴”。几位皇子到场,王公贵族的千金齐聚,怕是有人想借着这场宴会,给她找点麻烦,顺便再搅弄一下朝堂的浑水。她面上却依旧笑着,点头应道:“公公放心,民女定会谨守规矩,不辜负皇后娘娘的厚爱。”
那太监见她这般识趣,神色缓和了些,摆了摆手:“行了,别耽误时间了,走吧。”
沈清辞跟着太监走出侯府,门口早已停着一辆华丽的马车。她弯腰钻进马车,晚晴也跟着坐了进来,贴心地为她盖上了一层薄毯。马车缓缓驶动,沈清辞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在飞速思索着今日可能出现的状况。
她知道,今日这场宴会,针对她的人,大概率是三皇子赵弘安和丞相之女李嫣然。三皇子一直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而定安侯府向来中立,不偏不倚,他自然想拉拢或是打压定安侯府。至于李嫣然,自上次在赏花宴上被她抢了风头,又因布料生意被她搅黄了一笔买卖,便一直对她怀恨在心,此次定然不会放过这个刁难她的机会。
“姑娘,您说今日他们会用什么法子对付您啊?”晚晴坐在一旁,有些担忧地问道。
沈清辞睁开眼,对着晚晴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他们用什么法子,咱们见招拆招就是了。你家姑娘我,什么时候吃过亏?”她说着,从袖中掏出一个小巧的香囊,递给晚晴:“这个你拿着,若是等会儿在宴会上遇到什么突发状况,就将这香囊打开,里面的粉末撒出去,能让人暂时失了力气,不过半个时辰就会恢复,不会伤及性命。”
晚晴接过香囊,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点了点头:“姑娘放心,奴婢记住了。”
马车行驶了约莫半个时辰,终于抵达了皇宫。沈清辞跟着太监穿过一道道宫门,来到了御花园的牡丹亭。此时的牡丹亭周围,早已摆满了各色花卉,红的、粉的、白的、紫的,争奇斗艳,香气扑鼻。亭中已经坐了不少人,有穿着华服的贵女,有身着官服的皇子,还有几位身份尊贵的夫人。
沈清辞刚一走进牡丹亭,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了她的身上。有好奇的,有惊艳的,有嫉妒的,也有带着敌意的。她神色自若,对着亭中众人微微颔首致意,然后在太监指引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她的位置恰好靠近皇后娘娘的主位,旁边坐着的是吏部尚书家的千金苏婉清。苏婉清是个性格爽朗的姑娘,与沈清辞还算投缘。见沈清辞坐下,她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道:“清辞,你可算来了。今日这场宴会,怕是不简单,你可得小心些。”
沈清辞对着苏婉清笑了笑,轻声说道:“多谢婉清提醒,我心里有数。”
就在这时,一阵环佩叮当的声响传来,皇后娘娘在一众宫女太监的簇拥下,缓缓走了过来。众人连忙起身行礼:“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平身吧。”皇后娘娘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她在主位上坐下,目光扫过亭中的众人,最后落在了沈清辞的身上,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沈姑娘今日倒是来得准时,这身打扮也甚是雅致,看来是用心准备过了。”
沈清辞起身,恭敬地答道:“皇后娘娘盛情相邀,民女自然不敢怠慢。能得娘娘赏识,是民女的荣幸。”
皇后娘娘满意地点了点头,挥手示意她坐下,然后说道:“今日召你们前来,一是为了赏这满园的牡丹,二是想让你们这些年轻人多交流交流,增进些情谊。来人啊,上菜吧。”
随着皇后娘娘的话音落下,宫女们鱼贯而入,将一道道精致的菜肴端了上来。玉盘珍馐,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众人开始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气氛看似融洽,实则暗流涌动。
沈清辞端着茶盏,慢条斯理地品着茶,目光却在亭中众人身上流转。她看到三皇子赵弘安正频频看向她,眼底带着一丝探究和算计;李嫣然则坐在不远处,时不时地用怨毒的目光瞪着她,嘴角还挂着一抹不怀好意的笑容。
沈清辞心中冷笑,看来这两人已经迫不及待要动手了。她倒要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没过多久,李嫣然突然站起身,端着酒杯走到沈清辞面前,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沈姑娘,上次赏花宴一别,许久未见,今日能在此处与你相见,真是缘分。我敬你一杯,祝你青春常驻,万事如意。”
沈清辞抬眼看向李嫣然,心中清楚她没安好心。她没有立刻端起酒杯,而是笑着说道:“李小姐客气了。只是民女不胜酒力,怕是不能喝太多,还请李小姐见谅。”
李嫣然脸上的笑容一僵,随即又恢复了常态,语气带着一丝挑衅:“沈姑娘这是不给我面子吗?不过是一杯酒而已,难道还能喝醉不成?还是说,沈姑娘是怕我在酒里下毒?”
她这话一出,亭中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微妙。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沈清辞和李嫣然身上,想看沈清辞如何应对。
沈清辞心中暗道,这李嫣然果然够直接,上来就给她扣了一顶“不给面子”的帽子,还故意提及“下毒”,想让她骑虎难下。若是她不喝,就会被人说小家子气,不给丞相府面子;若是她喝了,谁知道这酒里有没有问题。
不过,沈清辞可不会被她难住。她站起身,拿起桌上的酒壶,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对着李嫣然笑道:“李小姐说笑了,我怎会怀疑你。只是我实在不善饮酒,这样吧,我以茶代酒,敬李小姐一杯,还望李小姐不要介意。”
她说着,举起手中的茶盏,对着李嫣然示意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
李嫣然没想到沈清辞会来这么一手,顿时有些恼羞成怒。她正要发作,却见皇后娘娘开口了:“好了,嫣然,既然沈姑娘不胜酒力,就不必勉强了。今日是赏花宴,不必为了一杯酒伤了和气。”
皇后娘娘都开口了,李嫣然自然不敢再放肆,只能悻悻地瞪了沈清辞一眼,然后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沈清辞对着皇后娘娘微微颔首,以示感谢,然后坐了下来。苏婉清凑过来,对着她竖起了大拇指,小声说道:“清辞,你真厉害,几句话就化解了李嫣然的刁难。”
沈清辞笑了笑,没有说话。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果然,没过多久,三皇子赵弘安也站起身,拿着一把折扇,缓缓走到沈清辞面前。他长相俊朗,气质温润,若是不了解他的人,定会被他的表象所迷惑。
“沈姑娘,久闻你才华横溢,精通诗词歌赋。今日满园牡丹盛开,如此美景,不知沈姑娘能否即兴作一首诗,以助雅兴?”赵弘安的语气温和,看似是在赞赏沈清辞,实则是在给她出难题。
要知道,即兴作诗本就不易,更何况是在这么多人面前,若是作得不好,定会被人嘲笑;若是做得好,又会被人说锋芒太露,招人嫉妒。
沈清辞心中冷笑,这三皇子倒是比李嫣然高明些,用“才华”来给她设套。不过,她穿越前可是饱读诗书,这点小场面,还难不倒她。
她站起身,对着赵弘安微微颔首,然后目光扫过满园的牡丹,沉思片刻,随即开口吟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首诗是刘禹锡的《赏牡丹》,通俗易懂,又将牡丹的雍容华贵展现得淋漓尽致。沈清辞吟完之后,亭中一片寂静,众人都被这首诗惊艳到了。
过了好一会儿,皇后娘娘率先鼓起掌来,赞叹道:“好诗!好一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沈姑娘果然名不虚传,才华横溢啊!”
众人也纷纷附和,对着沈清辞赞不绝口。赵弘安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没想到沈清辞竟然真的能即兴作出如此绝妙的诗句,不仅没有难住她,反而让她出尽了风头。
李嫣然坐在一旁,看着沈清辞被众人夸赞,气得咬牙切齿,心中暗道:沈清辞,你别得意太早,待会儿有你好看的!
沈清辞对着众人微微颔首,谦虚地说道:“娘娘过奖了,民女只是一时兴起,胡乱吟了几句,让各位见笑了。”
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位宫女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破碎的玉盏,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地说道:“皇后娘娘,不好了!刚才奴婢给沈姑娘送茶的时候,不小心将您赐给沈姑娘的玉盏打碎了!”
众人闻言,都惊讶地看向沈清辞。那玉盏是皇后娘娘赏赐的,极为珍贵,如今被打碎了,可是大不敬之罪。
李嫣然见状,心中狂喜,立刻站起身,对着皇后娘娘说道:“皇后娘娘,这玉盏是您的赏赐,沈清辞的侍女如此不小心,打碎了玉盏,分明是不把您放在眼里!请娘娘严惩!”
赵弘安也适时开口:“娘娘,玉盏虽小,但关乎皇家颜面。沈姑娘身为定安侯府的千金,却管教不好自己的侍女,确实难辞其咎。”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沈清辞的身上,等着看她如何收场。苏婉清也着急地看着沈清辞,想为她辩解,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沈清辞神色平静,没有丝毫慌乱。她站起身,走到那位宫女面前,仔细看了看地上的碎玉盏,然后对着皇后娘娘说道:“皇后娘娘,这玉盏确实是民女的侍女不小心打碎的,民女愿意承担责任。只是,这玉盏虽然珍贵,但终究是身外之物。今日是赏花宴,若是因为一个玉盏而坏了娘娘的雅兴,那就得不偿失了。”
皇后娘娘的脸色有些难看,她看着沈清辞,语气冰冷地说道:“沈姑娘,你倒是会说话。只是这玉盏是本宫赏赐给你的,如今被打碎了,你一句‘愿意承担责任’就想了事吗?”
沈清辞知道,皇后娘娘是想借这个机会打压她,所以才会如此咄咄逼人。她没有退缩,反而直视着皇后娘娘的眼睛,从容地说道:“娘娘,民女自然不会就这么了事。民女愿意赔偿一个一模一样的玉盏给娘娘,以弥补今日的过错。而且,民女的侍女并非故意打碎玉盏,还请娘娘看在她初犯的份上,饶她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