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金樽翻雪惊鸿影,玉指拨云破局时(1/2)
《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
暮春的风带着几分慵懒的暖意,卷着垂丝海棠落了满地碎红,将永宁侯府的抄手游廊铺得如同绣了锦缎。沈清辞捧着一卷刚誊抄好的《茶经》,指尖划过书页上墨香未干的字迹,耳尖却不由自主地往月亮门的方向凑——自打昨日听闻镇国公府那位混世魔王世子要上门请教茶艺,整个侯府的下人们就跟揣了只兔子似的,连走路都轻了三分。
姑娘,您这耳朵都快竖成兔儿爷了。挽翠端着一碟新沏的雨前龙井进来,见自家姑娘目光飘游,忍不住打趣,不就是个萧景曜嘛,前儿个在马球场上被您用球杆敲得抱头鼠窜的主儿,您至于这么紧张?
沈清辞收回目光,指尖在书页上轻轻一叩,佯作嗔怪:什么叫紧张?我这是在琢磨,该用哪种茶让他见识见识,什么叫茶中君子,省得他总觉得天下英雄就该舞刀弄枪。话虽如此,她心里却明镜似的——萧景曜这尊大神突然上门,绝不是为了喝茶这么简单。前几日京中暗潮涌动,有人在漕运上动手脚,搅得江南粮价飞涨,而镇国公府恰好在漕运上有半数产业,这事怕是绕不开。
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小厮们恭敬的问好声。沈清辞放下书卷,理了理月白色的罗裙,端起几分大家闺秀的端庄模样,眼底却藏着几分促狭——她倒要看看,这位素来桀骜不驯的世子,今日要演哪出戏。
门帘被掀开,一道挺拔的身影逆光而来。萧景曜今日倒是少见地穿了件月白锦袍,腰间系着墨玉蹀躞带,往日里总是带着几分痞气的脸上,此刻竟添了几分郑重。只是那郑重没维持三秒,见了沈清辞,他便忍不住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瞬间破了功:沈大小姐,别来无恙啊?
沈清辞挑眉,示意挽翠奉茶,声音清淡如泉:萧世子今日倒是斯文,怎么,马球杆没带在身上?
萧景曜干咳一声,在她对面坐下,目光落在桌上的茶盏上,眼神却有些飘忽:那都是小儿科,今日来,是想跟沈大小姐请教些正经事。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你可知江南漕运的事?
沈清辞端起茶盏,指尖氤氲着热气,眼底却掠过一丝了然:略有耳闻,听说漕船接连出了岔子,粮米损耗不少,连带着京中粮价都涨了两成。
何止两成!萧景曜一拍桌子,声音陡然提高,又赶紧压低,我家在江南有三条漕船,前几日竟在同一个地方触礁,你说邪门不邪门?我派人去查,说是水势湍急,可那河段我走了十几年,从来没出过这档子事!他说着,脸上露出几分烦躁,更蹊跷的是,不仅我家,其他几家有漕运生意的世家,也都或多或少出了问题,像是有人故意针对我们。
沈清辞指尖一顿,放下茶盏,目光深邃:故意针对?那你们可有怀疑的对象?
还能有谁?萧景曜咬牙,除了那位一心想揽权的二皇子,还能有谁有这能耐?这些年他一直在暗中拉拢世家,我们几家不愿依附,他怕是想借此给我们点颜色看看。
沈清辞沉默片刻,脑海中飞速思索。二皇子素来野心勃勃,这些年在朝堂上培植势力,动作不小。漕运关乎国计民生,若是能掌控漕运,不仅能从中牟取暴利,还能借此拿捏世家,确实符合他的行事风格。可此事真的这么简单吗?
你确定是二皇子?沈清辞问道,有没有可能是其他人?比如...跟你们有生意往来的商户,或是其他觊觎漕运这块肥肉的势力?
萧景曜皱起眉头:我也想过,可那些商户哪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同时得罪我们几家世家?至于其他势力...除了二皇子,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有这能耐。
沈清辞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茶香在舌尖散开,思绪却愈发清晰:未必。有时候,最明显的嫌疑,反而可能是烟雾弹。二皇子虽然野心大,但行事素来谨慎,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地同时得罪多家世家,这对他没有好处。她顿了顿,看向萧景曜,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有人在借二皇子的名头,做着自己的勾当?
萧景曜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借二皇子的名头?你的意思是...有人故意嫁祸给二皇子?可谁会这么做?这么做对他有什么好处?
好处可多了。沈清辞微微一笑,眼底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来,可以挑起世家与二皇子的矛盾,坐收渔翁之利;二来,可以趁机搅乱漕运,从中牟利;三来,若是事情闹大,还能牵连到朝廷,动摇民心。一箭三雕,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萧景曜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背后还有更大的鱼?
可能性很大。沈清辞点头,不过,这只是我的猜测,还需要证据。你派人去查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比如,漕船上的货物,或是船员的行踪?
萧景曜仔细回想了一下,眉头紧锁:异常...倒是有一件。我派去查探的人说,触礁的漕船虽然破损严重,但船上的粮米损耗却比预想中少了不少,像是提前被人转移了一部分。而且,有几个船员在事发前突然告假,至今不知所踪。
转移粮米?失踪船员?沈清辞眼中一亮,这就对了。若是单纯的触礁,粮米应该会随着船只破损而散落水中,损耗不会这么少。提前转移粮米,说明有人早就知道船只将会触礁,甚至...这触礁本身就是人为的。
萧景曜脸色一沉:你的意思是,是我们船上的人做了手脚?
可能性很大。沈清辞道,那些失踪的船员,说不定就是内应。你可以派人去查一下那些船员的背景,看看他们最近有没有跟什么可疑的人接触,或是有什么异常的钱财往来。
萧景曜点头,立刻起身:我这就去安排!多谢沈大小姐提醒,不然我还被蒙在鼓里,一门心思找二皇子算账呢!
别急。沈清辞叫住他,此事不宜声张,若是打草惊蛇,反而会让背后的人有所防备。你派人暗中调查,有消息立刻告诉我。
萧景曜重重点头,看沈清辞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敬佩,还是沈大小姐心思缜密,我算是服了。等这事解决了,我请你去醉仙楼吃最好的酒!
沈清辞笑着摇头:先解决了眼前的事再说吧。
萧景曜急匆匆地走了,院子里又恢复了宁静。挽翠端着刚续好的茶进来,好奇地问:姑娘,您真的觉得不是二皇子做的?
沈清辞端起茶盏,望着杯中漂浮的茶叶,轻声道:二皇子或许有这个心,但未必有这个胆。而且,此事太过刻意,反而像是有人故意引导我们怀疑他。她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锐利,不管背后是谁,敢在漕运上动手脚,影响民生,我绝不会让他得逞。
接下来的几日,萧景曜派人暗中调查那些失踪船员的背景,果然有了发现。那些船员大多来自江南一个偏远的小镇,而这个小镇恰好是三皇子母族的封地。更重要的是,调查人员发现,在事发前几日,有几个神秘人曾与那些船员接触过,而那些神秘人的行踪,最终指向了三皇子的一个心腹。
三皇子?沈清辞听到这个消息时,有些意外,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三皇子素来低调,不声不响地在暗中培植势力,比起锋芒毕露的二皇子,更像是一匹隐藏的狼。
没错,就是三皇子。萧景曜一脸愤慨,没想到他平时看着温文尔雅,背地里竟然这么阴险!他这么做,就是想挑起我们与二皇子的矛盾,然后坐收渔翁之利,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沈清辞沉默片刻,道:三皇子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挑起矛盾。漕运关乎国计民生,他搅乱漕运,让京中粮价上涨,百姓怨声载道,最终受损的是朝廷的威望。而他作为皇子,若是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解决漕运的问题,就能赢得民心,为他日后争夺储位加分。
原来是这样!萧景曜恍然大悟,这个三皇子,心思也太深沉了!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直接揭发他?
沈清辞摇头:不行。我们现在只有这些间接证据,不足以扳倒三皇子。而且,三皇子背后有他母族的势力,若是贸然揭发,反而会打草惊蛇,甚至可能被他反咬一口。
那怎么办?总不能就这么算了吧?萧景曜急了。
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沈清辞微微一笑,眼底闪过一丝狡黠,既然他想借漕运做文章,那我们就给他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萧景曜眼睛一亮:沈大小姐,你有主意了?快说说!
沈清辞凑近他,低声说了几句。萧景曜听得连连点头,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妙!太妙了!沈大小姐,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简直比诸葛亮还厉害!
沈清辞笑着推开他:少贫嘴,赶紧去安排。记住,一定要做得天衣无缝,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萧景曜拍着胸脯保证,兴冲冲地去了。
几日后,京中突然传出消息,说有人在三皇子母族封地的粮仓里,发现了大量来自江南漕运的粮米,而这些粮米,正是之前漕船触礁时的那部分。消息一出,朝野震动。
皇帝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立刻派人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那些粮米确实是通过漕运转移到三皇子母族封地的,而负责转移粮米的人,正是三皇子的那个心腹。证据确凿,三皇子百口莫辩。
皇帝虽然震怒,但念及三皇子母妃的情面,没有立刻严惩他,只是削去了他的部分兵权,将他禁足在府中思过。三皇子的母族也受到了牵连,势力大损。
而二皇子得知此事后,更是对三皇子恨之入骨,两人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朝堂上形成了两派对立的局面。
沈大小姐,你这招真是太高明了!萧景曜兴奋地跑到沈清辞的院子里,三皇子这次算是栽大了,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损兵折将,真是大快人心!
沈清辞端着茶盏,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这只是开始。三皇子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我们还要继续留意他的动向。
放心吧!我已经派人盯着他了,他就算有什么小动作,也逃不过我的眼睛!萧景曜信心满满地说。
沈清辞笑着点头,眼底却闪过一丝忧虑。三皇子虽然暂时受挫,但他的野心绝不会就此熄灭。而且,朝堂上的局势越来越复杂,二皇子和三皇子斗得你死我活,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她身为永宁侯府的大小姐,虽然不能直接参与朝堂争斗,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遭殃。
对了,沈大小姐,还有一件事。萧景曜突然想起什么,说道,这次漕运的事解决了,江南的粮米也顺利运抵京城,粮价已经开始回落了。百姓们都在称赞朝廷英明,不过我知道,这里面你的功劳最大。
沈清辞微微一笑: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只要百姓能安居乐业,比什么都强。
正说着,院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管家匆匆进来禀报:大小姐,宫里来人了,说皇后娘娘请您进宫一叙。
沈清辞一愣,皇后娘娘突然请她进宫,不知是为了何事。难道是因为漕运的事?
知道了。沈清辞点头,挽翠,替我更衣。
半个时辰后,沈清辞乘坐着侯府的马车,朝着皇宫的方向驶去。马车行驶在宽阔的街道上,看着路边恢复了往日热闹的景象,百姓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沈清辞的心里也多了几分欣慰。
到了皇宫,宫女将沈清辞引到皇后娘娘的寝宫。皇后娘娘正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拿着一串佛珠,见沈清辞进来,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清辞来了,快过来坐。
臣女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沈清辞恭敬地行礼。
免礼。皇后娘娘示意她起身,坐吧,不用这么拘谨。
沈清辞在皇后娘娘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宫女奉上茶来。皇后娘娘看着她,眼神温和:清辞,这次江南漕运的事,你立了大功。若不是你,恐怕朝堂上还要乱上一阵子,百姓们也要受苦了。
沈清辞连忙道:娘娘过奖了,臣女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皇上的英明决断。
皇后娘娘笑着点头:你这孩子,倒是谦虚。哀家知道,这次的事,多亏了你心思缜密,才能揭穿三皇子的阴谋。她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你也要小心。三皇子虽然暂时受挫,但他绝不会就此罢休,以后你在外面行事,一定要多加留意。
沈清辞心中一暖,皇后娘娘虽然身处后宫,但对朝堂上的事却了如指掌,而且还关心她的安危,让她十分感动:多谢娘娘关心,臣女会注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