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琉璃镜照人心计,漕运策定商疆(2/2)
正想着,门外传来丫鬟的通报声:“小姐,二小姐来了,说有要事找您。”
沈清辞收起思绪,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让她进来吧。”
沈清瑶一进门,目光就直勾勾地落在了桌上的琉璃镜上。她穿着一身水绿色的罗裙,鬓边簪着朵珍珠花,看着倒是温婉,眼底的嫉妒却藏不住——自沈清辞穿越过来后,原本备受宠爱的庶妹就处处被比下去,心里早就憋了一肚子气。
“姐姐,这镜子可真漂亮,是哪里来的?”沈清瑶快步走到桌边,拿起琉璃镜照了照,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艳羡。
“云霆哥哥托人从西域带来的。”沈清辞淡淡说道,指尖继续翻看着账册,没打算跟她多寒暄。
沈清瑶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放下镜子,走到她身边,故作亲昵地说道:“原来如此。姐姐真是好福气,赵世子对您这么上心。对了姐姐,我听说您最近帮着父亲打理产业,做得风生水起,连京城里的老商户都对您赞不绝口。父亲也总说,姐姐是咱们侯府的福气。”
这话听着是夸赞,实则句句带刺——既暗指沈清瑶靠赵云霆撑腰,又暗示她抢了父亲的关注。换做以前的沈清辞,说不定还会暗自难过,可现在的她,只觉得这伎俩实在幼稚。
“父亲过奖了,我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沈清辞头也没抬,语气平淡无波。
沈清瑶见她不接招,心里有些不快,却还是强压着情绪,说道:“姐姐,我听说您最近在琢磨什么新式账册,能不能让我也看看?我也想跟着姐姐学学,帮着父亲分担一些。父亲年纪大了,总让他操心产业的事,我看着心里也难受。”
沈清辞心里冷笑一声——这沈清瑶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孝顺了?怕是听说账册好用,想偷学过去,好在父亲面前邀功吧。不过她也不怕,这新式账册看着简单,实则融合了现代的复式记账法和成本核算原理,不是随便翻翻就能学会的。更何况,她在关键的折算公式上留了一手,没有详细批注,就算沈清瑶拿去,也只能照猫画虎,稍不留意就会算错账目。
“当然可以。”沈清辞大方地把账册推到她面前,“你要是感兴趣,就拿去看看吧。不过这里面的门道不少,你要是有不懂的,尽管来问我。”
沈清瑶没想到她这么爽快,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谢谢姐姐,我就知道姐姐最疼我了。”
她迫不及待地拿起账册,翻看起来。越看越觉得惊讶——这账册和她以前见过的完全不同,收入、支出、库存分门别类,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注,甚至还有专门核算利润的表格,一眼就能看出哪家铺子赚得多、哪家铺子里亏了。
“姐姐,这账册也太好用了吧!”沈清瑶故作惊叹,手指在账册上指指点点,“这个‘收支平衡表’是怎么算的?还有这个‘库存周转率’,我怎么看着不太明白?”
沈清辞抬眼,故作惊讶地说道:“哦?你说的是这两处?这可是账册的核心,涉及到不少复杂的计算原理,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这样吧,你先把账册拿回去慢慢琢磨,等你琢磨出点眉目了,我再好好跟你解释。”
沈清瑶心里着急,想让她现在就教,可又不好明说,只能点点头:“好,那我就先拿回去看看。谢谢姐姐。”
她拿着账册,急匆匆地离开了揽月轩,脚步都带着几分雀跃——在她看来,只要学会了这账册的用法,就能在父亲面前露一手,到时候,父亲肯定会对她刮目相看,侯府的产业说不定就能交到她手里了。
云袖看着她的背影,担忧地说道:“小姐,您就这么把账册给她了?万一她真的学会了,到时候跟您抢功劳怎么办?”
“抢功劳?”沈清辞嗤笑一声,拿起一勺杏仁酪放进嘴里,冰凉香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她要是能学会,就算她厉害。这账册里的门道,可不是看看就能懂的。我故意在几个关键公式上留了漏洞,她要是贸然用这账册去记账,不出三天,保管把铺子的账目算得一塌糊涂。到时候,不用我动手,父亲自然会知道她的心思。”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了,经营产业靠的不是一本账册,而是眼光和手段。她空有嫉妒心,却连布料的成色都分不清、香料的好坏都辨不出,就算拿到了账册,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云袖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小姐早就想到了,奴婢真是白担心了。”
沈清辞笑了笑,拿起桌上的狼毫笔,继续在另一本空白账册上写写画画——她要趁着这个机会,把保险机构的账目体系也设计出来,到时候不管是保费收入、赔偿金支出,还是保证金的管理,都能一目了然。
正写着,门外又传来管家的声音:“大小姐,英国公府派人来了,说赵世子有请,让您现在过去一趟,说是漕运的事有了新进展。”
沈清辞眼睛一亮,放下笔,整理了一下衣裙:“知道了,我这就过去。”
她跟着英国公府的下人,坐上马车直奔英国公府。马车行驶在京城的街道上,沿途能看到不少商户的幌子,还有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热闹非凡。沈清辞掀开车帘,看着这古代的市井烟火,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相信,用不了多久,她的商业蓝图,就能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来到英国公府的书房,只见英国公赵毅和赵云霆都在,两人脸上都带着喜色。赵毅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官袍,精神矍铄,见到沈清辞,立刻热情地招呼道:“清辞丫头,快坐!你这法子,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国公爷客气了,我不过是随口提了些想法。”沈清辞坐下后,好奇地问道,“是不是江南的商户都同意了?”
“何止是同意,简直是举双手赞成!”赵毅笑着说道,“我昨天派人给江南的几位商户首领送了信,没想到今天一早就收到了回信。江南首富苏老爷当场表示,愿意出资十万两白银作为护卫队的启动资金,还说要发动江南所有商户参与。另外几位商户首领也说了,愿意出人出力,甚至还推荐了几位退伍的将军,说让他们来统领护卫队,保证万无一失。”
赵云霆在一旁补充道:“还有官府那边,我爹跟顺天府尹一说,他立刻就同意了,还说会让沿途的州县配合咱们设立驿站,遇到水匪还会派兵支援。清辞妹妹,你这计策也太神了,现在万事俱备,就差你出面帮我们把章程定下来了!”
沈清辞心里一喜——没想到事情进展得这么顺利。她说道:“国公爷,赵世子,章程我已经大概草拟了一份,您看看是否可行。”
她说着,从随身的荷包里掏出几张纸,上面写着《漕运护卫队章程》《烽火驿站值守规则》《漕运保险暂行办法》,每一条都写得清清楚楚,连护卫队的薪资标准、保险金的缴纳比例、赔偿金的核算方式都做了详细规定。
赵毅拿起章程,仔细看了起来。越看越觉得惊讶,越看越觉得佩服——这章程考虑得太周全了,不仅解决了当下的问题,还考虑到了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比如护卫队队员的奖惩制度、保险金的监管方式,甚至还有商户退出机制,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