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这黑锅,老子不背(2/2)
不是妖冶勾魂的天魔舞,而是带着凌厉步伐与回旋轨迹的战舞。
每一踏地,青瓦微颤;每一次甩绸,都划出精确的弧线,仿佛在引导某种看不见的力量。
她的动作快得模糊,却又令人莫名心悸——像是在重现一场生死逃亡。
舞毕,她单膝落地,红绸如血瀑垂下,冷冷指向巷口那堵爬满藤蔓的老墙。
“三天前,一辆失控货车撞塌了幼儿园围墙。你们说我跳舞是在表演?可就在这里——”她声音陡然拔高,“我用舞步引开二次坍塌的震波,救下了六个孩子!那天你们骂我是妖女,可这墙上——还留着我用血画的避险路线!”
众人顺着她所指望去。
林诗音轻轻跃下,剑尖一点墙面,尘土簌簌落下。
一道暗红色的刻痕赫然浮现——弯折有序,标注清晰,竟是完整的“退行路径图”,旁边还有个小小的箭头写着:“贴墙走,活”。
“我们不是神。”林诗音终于开口,声音清冷如霜,“但我们守在这里。你们可以质疑,可以查证,但别用一张嘴,抹杀一条命换来的路。”
人群彻底沉默。
就在此刻,李云飞缓缓走上台阶。
他没说话,也没吹笛。
只是从腰间掏出那半截断裂的青竹笛,递向最前排那位还在发愣的女记者。
“摸摸看。”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沙哑的笑意。
记者迟疑了一瞬,伸手接过。
指尖触碰到笛身裂痕的刹那——
她瞳孔猛地一缩。
那截青竹笛躺在女记者掌心,裂痕如蛛网蔓延,却透出一股温润的凉意。
她指尖刚触到断口边缘,忽然浑身一震——
眼前猛地炸开一片火光。
她“看”到了:浓烟滚滚的幼儿园废墟里,苏媚披头散发,红绸缠臂,一手抱着个昏迷的小孩,另一手甩出长绸勾住横梁,在天花板塌落前最后一瞬荡出火海。
她的肩头烧焦了,血顺着胳膊滴在孩子脸上,可那双眼睛亮得吓人,像燃着两簇不灭的焰。
画面一转——风雪漫天的华山绝顶,林诗音单膝跪于破损山门之下,白衣染血,手中长剑插地为桩,硬生生以剑气撑起一方避雪空间,护住十几个冻僵的采药人。
七日未合眼,唇齿尽裂,只因她说过:“只要我还站着,门就未关。”
再闪——深宫夜雨,慕容雪赤足立于殿前石阶,金铃摇动九响,声波如涟漪扩散,竟将数十名被幻术操控的禁军震醒。
她嘴角溢血,却笑得狡黠:“你们听见的不是铃,是我替你们斩断的锁链。”
一幕幕执念残影,如针扎进脑海。
记者猛地抽手,踉跄后退两步,脸色发白,声音发抖:“这……这不是拍的?不是特效?”
“你以为我们靠的是嘴?”李云飞收回笛子,轻轻吹掉上面一点灰,“这玩意儿存的不是武功,是命换来的记忆。你想黑我?行啊,先问问这些差点死在路上的人答不答应。”
他转身走向院中那口锈迹斑斑的铜锅,锅下柴火正旺,汤药翻滚,药香混着艾草与沉香的气息弥漫开来,竟让人心神一静。
“要真相?”他抄起长勺,重重敲在锅沿——“铛”的一声脆响,震得所有人耳膜微麻,“那就来喝碗汤,自己尝!”
话音未落,巷口传来脚步声。
一个拄拐的老汉颤巍巍走来,身后跟着邻居搀扶的老妪,再后面,是一群提着保温桶、端着瓷碗的街坊。
他们不吵不闹,一个个排起了队。
“我老头昨儿喝了半碗,三十年的老寒腿能下地了。”
“我家娃发烧说胡话,听了一段铃声,醒来喊‘穿红衣服的姐姐给我糖吃’。”
“别听网上瞎扯,那天塌方是人家姑娘拿命引开的震动波!”
手机镜头转向百姓,直播弹幕瞬间爆炸:
“原来红绸不是魅惑,是测震线!”
“我奶奶说她梦见过穿白裙的姐姐送药,原来是真的?”
“守门堂没收一分钱,药都是他们熬的……我们是不是错怪他们了?”
柳如烟站在廊下,低头在平板上记录一行字:“舆论反转,非因辩解,而因共情唤醒。当人们开始‘感受’,谎言便无处藏身。”
慕容雪晃了晃手中的金铃,轻笑:“下次他们再黑我们,我就让全城小孩梦见你穿着花裤衩跳安魂舞。”
李云飞瞪她一眼:“那锅汤,老子不背黑锅!”
可就在这喧嚣渐暖的夜里,百里之外,城南废弃的仁济医院深处,一道幽暗走廊尽头,墙壁上鲜血未干,新字浮现,笔画扭曲如蛇:
“清除方式升级,启动——执念污染。”
而在那血字下方,一只苍白的手缓缓松开匕首,指尖滴落的血,竟泛着诡异的青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