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以抄经得长生,一字一句皆神通 > 第340章 合道

第340章 合道(2/2)

目录

“那边没有火车,也没有电灯。”

“但那里很大,很远,有你从未见过的风景。”

“至于百姓......”

陈安顿了顿,伸手在虚空中轻轻一抹。

一幅画卷在朱元璋眼前徐徐展开。

那不是仙界的琼楼玉宇,而是数百年后的华夏大地。

他虽然看不到几百年后的大明是什么样,但他脑海里有着上一世新时代的记忆。

画卷中,钢铁丛林直插云霄,巨大的飞行器在云端穿梭,人们衣着光鲜,神情自信,不再有饥饿与寒冷。

“这...这是......”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贪婪地看着这一切。

“这就是未来的大明么?”

“是,也不是。”

陈安轻声道。

“未来在你我手中种下,但究竟长成什么样,还要看后人的造化。”

“不过,只要薪火相传,总会有那么一天的。”

“好,好啊......”

朱元璋喃喃自语,眼角的泪水滑落,没入鬓角的白发中。

“咱这辈子,值了......”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眼皮越来越沉。

那幅画卷慢慢消散,化作漫天星光,融入了他的眼眸深处。

陈安伸出手,轻轻覆盖在老人的双眼上。

“睡吧。”

“这一觉醒来,便是新天。”

随着陈安的手掌划过,朱元璋的呼吸彻底停止了。

这位一手缔造了大明盛世,终结了大周乱世轮回。

被后世尊为国父、圣祖的老头子,就这样在凤阳老家的破院子里,安详地走了。

没有遗憾,没有痛苦。

只有嘴角那一抹尚未散去的、满足的微笑。

......

院子里的风雪,恢复了流动。

中年人似有所觉,猛地抬头看向竹椅。

“老祖宗?老祖宗?!”

凄厉的哭喊声,瞬间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而那道青衫身影,早已不知所踪。

唯有那棵老槐树的枝头,不知何时,竟在严冬之中,抽出了一抹嫩绿的新芽。

......

大明五十二年冬,大明第一任大执政,太祖朱元璋,逝于凤阳。

享年九十有三。

消息传出,举国同悲。

北平、应天、远东、西域......

大明疆域之内,万城缟素,汽笛长鸣。

所有的工坊停工,所有的学校停课,所有的列车停运三分钟,以示哀悼。

元老院遵其遗嘱,不修陵寝,不耗民力。

仅以国礼,将其骨灰安葬于应天府紫金山下,立无字碑,供万民瞻仰。

......

白山之巅,天池湖畔。

风雪依旧,却已难侵染此地分毫。

陈安盘坐于那块青石上,缓缓睁开眼睛。

无形的气势在他身上升腾,化作波澜狂涌。

随着朱元璋的离世,那个由陈安一手开启、又经由无数人杰推波助澜的时代,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股前所未有的庞大人道气运,连同这方天地的天道反馈,如江河倒灌般,疯狂涌入陈安的体内。

这不是掠夺,而是馈赠。

是他作为辟道者,作为这方天地文明进程的引路人,所应得的果位。

轰——!

陈安体内,那枚锤炼多年混元金箓,在这股力量的冲刷下,彻底崩解。

不是毁灭,倒更像是一种升华。

金色的符文碎片化作无数条规则锁链,冲出体外,刺入虚空。

进而向外延伸,穿过重重空间,覆盖了整个大明,整个星球,乃至这方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五境,化道。

古称,仙人。

在这一刻,陈安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的神念无限拔高,瞬间笼罩了整个世界。

看到了应天府紫金山下,那如潮水般前来祭拜的人群;

看到了燕山学宫中,林朝英正对着那台刚刚研制成功的原始计算机发呆;

也看到了东海之上,新一代的铁甲舰正在进行实弹演习,炮火轰鸣。

这一切,都在陈安的感知当中,都在他的道的包容当中。

他既是这方天地的观察者,也是这方天地的维护者。

“原来如此......”

陈安睁开双眼。

一瞬间,整个白山天池上空的云层尽数消散,露出了璀璨的星河。

眼眸里,仿佛有无数星辰在旋转,有无数文明在演化。

所谓的抄经得法神通,也在此刻终于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并非是什么系统,也不是什么神器。

而是一枚道种。

一枚从莽荒时代传承而下,接续文明火焰的道种。

它需要的不是香火,不是灵气,而是文明的变迁,是智慧的火花,以及人道在绝境中开辟新路的勇气。

毫无疑问,眼下的陈安做到了。

而这枚道种,便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他的道果。

“合道......”

陈安轻声低语。

随着心念一动,周身的规则锁链缓缓收回,重新在眉心凝聚。

不再是金箓,而是一枚似圆非圆、似方非方,不可名状的印记。

这是道的具象。

从这一刻起,他便是这方天地的——

道祖。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