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制作箭矢的忙碌(2/2)
一名青年送来十支箭,自以为做得整齐。艾琳抽出一支,迎光一照,发现镞角偏斜。她一声不吭,拆开重绑,再递回去:“差之毫厘,飞出去就是偏靶。”
青年低头接过,默默走回位置。
日影西移,北坡运来的硬木枯枝陆续抵达。质地坚实,易于加工,削出的箭杆光滑挺直。绑羽组效率提升,羽片排列渐趋整齐。验箭区的合格箭支不断增多,一支支插入专用箭筒,筒身刻着“甲”“乙”“丙”三字,分批存放。
疤脸汉子抱着一捆牛筋走来,放在绑羽区边上。“南头李家拆了两张旧弓,弦还能用。”他简短通报。
“登记名字。”艾琳头也不抬,“谁出材料,记一工,日后补粮。”
疤脸汉子应了一声,转身去清点剩余羽毛。他翻出一只布袋,倒出几片野鸭翅羽,色泽完整,韧性足。又从另一袋里拣出几根家禽粗羽,虽不如野禽轻巧,但应急可用。
“够用了。”他说。
艾琳点头,继续查验新一批箭支。她抽出一支,轻弹箭身,声音清脆。再转动箭尾,三片羽平稳如轮。她满意地插入“甲”字筒。
夕阳斜照,打谷场上的三个箭筒已插满近百支箭,整齐排列,像一排沉默的士兵。削杆组仍在赶工,绑羽组手脚越来越熟,有人已能一口气绑完三支。
老匠人坐在石台边,手里拿着一支刚验过的箭,反复摩挲镞角。他忽然抬头,对身旁人说:“以前镇上换箭,一支要两斤麦。现在我们自己做,十支都不止这个价。”
那人笑:“可我们现在不是为了换麦。”
老匠人没再说话,低头继续削杆。
艾琳站起身,活动手腕。她的手掌已磨破一层皮,血丝渗进布手套。她没理会,走到验箭区最后一批箭前,逐一检查。
一支箭的羽片略松,她拆开重绑。绑到第三圈时,指尖被麻线勒出血痕。她咬牙收紧,打结,插进筒中。
赵姓青年走来,报告北坡运料情况。“总共收了四捆硬木枝,估摸还能做八十支。”
艾琳点头。“今晚加一班,再赶一批。明早六支为一组,配发巡防队替换备用。”
“人手够吗?”
“不够也得做。”她说,“海盗不会等我们准备齐全。”
她走到打谷场中央,望着林立的箭筒。晚风拂过,吹起未落尽的木屑,掠过箭羽,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灰印在她手腕上微微发亮,像一块嵌入皮肤的誓言。
她伸手握住一支刚验过的箭,指节因长时间劳作而微微颤抖。但她没有松手。
远处,斧声仍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