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巩固成果谋长远(1/2)
晨光刚爬上鼓台边缘,艾琳已站在上面。她手中捏着一张揉皱的羊皮纸,是昨夜归村的采药人从镇口带回的消息——包税官败逃后,小贵族震怒,拔剑下令亲征。消息未提兵力,也未说何时到来,但艾琳知道,这一次不会只是十名民兵、几副铁链。
她将纸片摊开在木案上,旁边放着那截断裂的木矛。矛尖朝东,正对山脊线。
“这不是结束。”她的声音不高,却让围拢过来的村民停住了低语,“他们今晚清点战损,明日议事,后日便可能动身。我们打退了一次进攻,不代表能挡住第二次。”
有人低头踢着石子,也有妇人抱着孩子悄悄后退。一个老农开口:“姑娘,咱们打赢了,能不能歇几天?地里的苗该锄了,再拖下去,秋收难保。”
“打赢?”艾琳拿起木矛,指向南墙缺口处尚未完全修补的栅栏,“他们留下的是兵器和尸体,我们留下的,是伤员、空库和烧尽的火油。你们以为他们来是为了税?不,现在是为了面子,为了震慑。下一次来的,不会再试探。”
人群静了下来。
“我不要你们继续拼命。”她放缓语气,“我要你们学会一直防着。不是三天,不是五天,而是只要这片土地还归别人管,我们就得睁着眼睡觉。”
王石头拄着木棍走前两步:“训练还能维持,可人都分三班倒,谁种地?谁运水?孩子谁照看?”
“所以不能靠一时冲劲。”艾琳翻开手边的排班簿,“我要定规矩,把守卫、耕作、后勤都编进轮替。每五日一换:一组专责警戒与演练,一组主理田务与炊事,第三组休整待命,随时补缺。”
赵二河皱眉:“要是三组都出问题呢?比如敌人偏偏挑休整那五天来?”
“那就让每组都保持半训状态。”艾琳划出三栏名单,“每日晨间集训半个时辰,不论在哪一班,全员到场。哨位由青壮抽签轮值,少年记时传令,妇女统筹物资调度。火油棚重设双岗,了望台每日四次报平安。”
一名年长妇人摇头:“可外村怎么办?咱们这么弄,像不像……造反?教会若听闻,怕是要上报领主。”
“我们不提抗税,也不结盟。”艾琳合上簿册,“只说‘互助’。北岭多野兽,南坡常发山洪,各村都有难处。我们可以以‘换粮’‘共猎’为由,派信使去探路。先问问谁愿共享陷阱技法,谁肯交换草药配方。一点点来,不说破底牌。”
李三蹲在地上,用炭条画了个简单的路线图:“若真要联络,得走西谷小道,避开大道耳目。但路上有狼群,去年就有两个樵夫没回来。”
“所以不是立刻派人出去。”艾琳指着地图一角,“先准备。清点余粮,看看能匀出多少干饼做礼;查查库存布匹,能否缝几件厚衣赠人情。等信使出发时,手里得有东西,嘴上得有理由。”
“万一人家不愿搭理呢?”有人问。
“那就闭嘴回家。”艾琳直视对方,“我们不逼谁站队。但至少得让人知道,有个村子没跪下,也没烧成灰。”
短暂沉默后,王石头吐出口中的草茎:“我支持。我家那小子昨儿还在问,为啥打仗时他只能躲屋里。既然要长久防,就得从小教起。让他练投石,也算有个奔头。”
赵二河点头:“火油不能再堆一处。上次火星爬到尽头,差半步就炸了棚。我建议分三处藏储,一处在北坡洞,一处在旧磨坊地窖,最后一处在屋脊夹层。每日只取当日所需。”
“准。”艾琳记下,“由你牵头,今日就开始转运。李三配合,调两名可靠的人押运。”
老农又开口:“春耕误不得。若全心思放在打打杀杀上,冬天大家喝西北风?”
“所以才要轮替。”艾琳取出一张新制的木板,挂在公告柱上,“看清楚:第一组,甲字十一人,明日起负责主道巡防与早训带队;乙组九人,管东田翻土、引渠灌溉;丙组六人加两名少年,在村后劈柴、修缮工具。五日后轮换,顺序递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